第108章 民以食为天



【这个末世游戏太硬核了】【】

这个末世游戏太硬核了第一百零八章民以食为天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尤其在环境恶劣的末世,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

不吃饱,就没力气干活;

不干活,就无法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各种物资;

没有物资,就会死!

所以,如何能够让明日地铁站的人民吃饱饭,成为了陈曦

尤其是当他看到了内务部递交上来的每日开支表上,食物支出占了全部支出的百分之八十时,陈曦知道,抛开对电力供给的遐想,这才是他眼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放下手中的开支表,坐在办公椅上的陈曦紧锁眉头,沉声问道:

“以我们目前的食物储备,维持当前的食物配给,到底能够让我们坚持多久?”

似乎早就料到似的,坐在对面的内务部主管老胡,则是立即开口回答道:

“根据计算,如果我们继续按照现在的食物配给,最多能够坚持三个月。”

在地下,早已没有“一日三餐”这个概念。

大部分的地下避难所,都只会让避难所居民每日吃一顿,尽可能地节省食物。

至于这一顿饭能不能吃饱,就要看避难所的管理者的良心。

在李金贵统治时期的明日地铁站,也是每日一顿。

考虑到食物储备不算充足,陈曦并没有贸然将每日一顿增加为每日两顿,而是将原本少得可怜的口粮翻倍之后,从而制定了一个食物配给的标准。

除了按照最低口粮标准获得食物配给的老人和孩子、残疾人之外,地铁站所有居民都按照这个食物配给的标准,领取同样份量的口粮。

然后陈曦再根据“工作重要性”以及“体力消耗程度”两个指标,给予从事重要工作的居民们一些优待。

比如汽车车间的工人、探索者、卫兵队的卫兵和哨兵等工种,就能够获得比标准食物配给更多一些的份量。

对于新的食物配给标准,地铁站所有居民都感到满意。

毕竟,比起李金贵统治时期,他们盘中的食物,已经多了一倍!

他们还能奢望什么?!

不过,正是因为食物配给制度的改革,加大了地铁站食物的每日消耗,让原本可以支撑半年的食物储备,现在只能坚持三个月。

三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即便不会立即消耗完所有的食物储备,但身为一名合格的避难所领袖,凡事应该未雨绸缪!

毕竟,总不能等到食物耗尽的时候,再想办法去弄三百号人的食物吧…

想到这里,陈曦便开口问道:

“要知道,上供日到来之前,我们暂时不能跟贸易站进行食物贸易。所以,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一下食物产量?”

无论能不能与贸易站进行贸易,提升自身食物产出,才是明日地铁站迈出自给自足的关键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末世游戏太硬核了】【】

而且,无法自给自足,只是依靠外部贸易获得食物来源,他们就会一直受制于人。

哪天如果贸易站不跟他们做生意了,他们岂不是全部人都没东西吃了,只能等着饿死?!

在地下生活数十年,

人类的食谱,倒是没有改变太多,只是选择变少了。

曾经的主食大米和面食,从此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蘑孤、土豆,甚至是从变异鹿身上割下来的辐射鹿肉…

虽然因为辐射和变异体,人类无法返回地表进行农作物耕种。

但是,幸好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比陈曦的世界还要发达不少。

其中,无土栽培技术,尤为发达。

这个技术,能够让人类在地下也能进行相当部分植物的培育,也是让人类能够在地下苟延残喘如此之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明日地铁站的食物储备,大部分来源于贸易站。

每隔一段时间,李金贵就会用干净水源以及可口汽水,与贸易站进行贸易,换取土豆、韭菜、粗麦等食物。

显然,贸易站掌握了无土栽培技术,并且拥有足够的资源去建立无土培育室,才能够产出足以用来贸易的土豆和蔬菜。

除此之外,明日地铁站也有自己的“农场”

其实,几乎所有的地下避难所,都有自己的“农场”

所谓的农场,其实就是种植蘑孤的蘑孤房,以及养猪养羊的猪圈等产出食物场所的统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