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招生办来人



    黄冈中学,赵贤才刚开始获得系统的时候,刷题时做过不少与之相关的题目,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黄冈密卷》了。

    但这些题目究竟是不是真的出自黄冈中学,这赵贤才就不清楚了。

    而衡水中学,它的出名则是因为这个学校特殊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赵贤才早在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们提到这所中学了。

    至于皖徽省内的知名高中,在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皖徽初赛之前,赵贤才听得最多的不是宜秀一中,也不是庐州一中,而是被称为高考工厂的毛坦厂。

    像金陵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魔都中学还有人大附中,以及张秋雨刚刚才提到的华师大一附,在参加CMO竞赛和这次的集训队之前,赵贤才甚至连听都没怎么听说过。

    更不知道这些学校居然有着这么离谱的升学率,他只知道魔都和首都这两个地方的学生,高考好像比他们这些高考大省的学生更容易考上大学。

    “这两所高中都挺出名的,我当然知道,12年的时候黄冈中学的升学率和人大附中并列第二呢。

    不过,衡水的话出名是出名,但他的排名好像还没进前十,所以具体排名多少这我就不清楚了。

    一本率应该也有百分之七八十吧,我猜的。”

    张秋雨道。

    ……

    这天晚自习的时候,赵贤才也暂时放下了数学分析的学习,认真做起发的这些讲座资料上的试题来。

    现在的赵贤才,就算是O级别的试题,要是遇到一些他觉得和他以前做过的试题有很大相似度的题目,他也会跳过。

    因此,发下来的这讲座资料上的试题,赵贤才也并没有每一题都做,而是有选择性的做。

    在这种情况下,这剩下本就不多的题,晚自习都还没结束赵贤才就解决了,并开始看起了数学分析。

    在晚自习结束之后,赵贤才倒是没有再思考数学的问题,而是在想高考的事情。

    经历了这么多,见识到了不同地区巨大的教育差距,要说没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从自习教室想到寝室,然后躺在床上继续想,赵贤才都没能想到一个比现在的高考模式更好的方法,这已经是人们能想到的制度里,相对来说最公平的制度了。

    “你们说,还有比现在的高考更好的制度模式吗?”

    在快要熄灯的时候,已经躺床上的赵贤才对寝室里的其他几人问道。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

    “是因为今天下午张秋雨说的那些事情吧?

    我觉得如果要公平的话,至少现在是没什么更好的模式了。

    我以前倒是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模彷欧美那边的模式,以成绩+课外活动+文书+推荐信的方式入学。

    这太不靠谱了,因为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差不多都能找到关系,很容易就能拿到各领域领头人物的推荐信。

    但没办法作假的人,还是只能靠成绩将其他的几项补齐。”

    “对,我还看到有人说,以什么发掘特长的方式给予合适的升学,这纯粹就是傻逼行为……”

    赵贤才的一句问话,倒是引得寝室里的其他三人纷纷开始吐槽。

    等寝室里熄灯的时候,他们还在聊着高考的相关事情。

    对于这些思考,赵贤才也就仅限于这天晚上了,第二天一早起床,他除了听讲座之外,又要忙着自己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