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独孤如愿:挺进洛阳-第3/4页



  当时宇文泰刚刚占领弘农,于是韩雄就跑过去投奔,宇文泰夸了他一顿,又把他打发回去接着打游击。此时韩贤已死,新来的洛州刺史广阳王元湛又没什么本事,所以韩雄很快就重振旗鼓,规模比原来还要大。

  李延孙是原广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附近)刺史李长寿的儿子。由于李长寿支持元修,被侯景给干掉了,从此李延孙就跟东魏势不两立。他在伏流城招募老爹的旧部,多次击退前来清剿的东魏部队。

  此外,韦法保、陈忻、魏玄等人也是当时有名的反抗军首领。

  这次听说独孤如愿带领西魏大军过来光复洛阳,反抗队伍们都很兴奋,韩贤冲到最前面替独孤如愿开路,李延孙和陈忻也带着人过来给独孤如愿当先锋。

  带路党的主要工作是骚扰高敖曹的大军。由于崤函道地形复杂,这些人又采用打了就跑的骚扰战术,把高敖曹整得不胜其烦,非常狼狈,快到洛阳外面的时候,粮草辎重什么的都被折腾没了。

  这时独孤如愿的大军也已经杀到了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东),气势汹汹地要找高敖曹报仇。

  高敖曹两年前在荆州跟独孤如愿交过手,虽然那次算是赢了,但也知道独孤如愿不好惹,现在对方士气正旺,再打的话真不敢说有必胜的把握。

  最麻烦的是,高敖曹跟东魏的其他鲜卑官员关系非常不好,高欢明确安排下去的事情,其他人配合起来都非常勉强,现在高欢自顾不暇,高敖曹这边就彻底没人管了,粮草补给什么的通通没有,吃饭都成问题。

  高敖曹一怒之下决定罢工,带领部队从河桥退回河北。

  洛州刺史元湛是元渊的儿子,可惜本事跟他老爹没法比,他得知西魏大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吓得丢下洛阳一溜烟跑回邺城。洛州长史孟彦一看领导都跑了,自己也没必要硬撑了,干脆直接开城投降。

  最终独孤如愿没费多大力气就进入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城已经今非昔比,不仅绝大部分百姓被迁到了邺城,连原来的宫殿也都被拆了运过去重新利用,而且洛阳主城太大,独孤如愿这点儿人也不够用,所以他并没有入驻主城,而是驻扎在外面的金墉城。

  金墉城位于洛阳主城的西北角,南北长两里,东西宽半里,墙垣宽厚,地据险要,是洛阳附近最坚固的军事堡垒,控制了这里,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洛阳。

  占领金墉之后,独孤如愿派怡峰继续东进,一直杀到成皋附近,把那里的百姓都迁了回来。

  跟宇文泰预料的一样,占领洛阳在河南地区产生了极其巨大的连锁反应。首先是颍州长史贺若统在儿子贺若敦的鼓动下发动叛乱,把刺史田迄抓了起来,举州投降。接着郑先护的儿子郑伟在陈留起兵,把梁州刺史鹿永吉抓了起来,举州投降。前大司马从事中郎崔彦穆和哥哥崔彦在荥阳起兵,把东郡太守苏淑抓了起来,举郡投降。前广州长史刘志也趁机起兵归附。

  一时间投降西魏成了河南地区最时髦的事,大家生怕行动慢了卖不上好价钱。

  高欢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事,他派边上的徐州刺史任祥作为行台,带着豫州刺史尧雄、广州刺史赵育、阳州刺史是云宝等人领兵去攻打已经叛变了的颍州,打算教训一下这帮叛徒。

  独孤如愿得到消息之后,立刻派宇文贵前去支援。

  宇文贵带领两千人马离开洛阳,直奔颍州。等他到达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时候,得知尧雄等人的部队距离颍州只有三十里,人数超过两万,后面任祥带着四万多人也很快就到。

  众将都认为敌人太多了,根本没法打,要不咱们先驻扎在这里看看情况发展再说?

  宇文贵不同意。他当年跟着源子雍南征北战,大场面见得多了,这点儿人数差距根本不算什么。他对部下道:“用兵是诡道,不能用常理度之。现在敌众我寡,尧雄肯定认为我们不敢进军,这样他就可以顺利拿下颍川,之后跟任祥会和再去攻打别的州。如果咱们真的等在这里,那才是正中他的下怀,而一旦颍州失守,咱们再想拿回来就困难了。所以现在最好的策略就是尽快进入颍州,直接打乱尧雄的如意算盘,之后趁着他进退失据的时候出兵攻击,肯定能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