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元修:天子西奔-第3/4页



  虽是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以臣伐君,需要有个名头。

  于是高欢发布檄文昭告天下:我当初是因为尔朱氏专权擅命,不得已才挺身而出平定四海,之后又拥立了当今皇上。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国家社稷考虑,赤诚之心,天日可表,但现在却被斛斯椿这个奸臣横加构陷,诬陷为谋逆。我被逼无奈,只能出兵去诛杀斛斯椿,以清君侧。

  说是斛斯椿的责任,但本质上还是元修的问题。此时高欢又想起了高乾对自己说过的话,不禁感到深深的懊悔,如果当时听他的建议改立一个好相处的皇帝,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但后悔已经晚了,自己当初埋下的祸根,只能自己再出手解决掉。

  大军两路并进。山西的部队由高欢亲自带领,以高敖曹为先锋,由上党出太行陉从北面进攻洛阳;河北的部队由窦泰、韩贤等人带领,负责清剿元修在河南的力量,之后从东面进攻洛阳。

  元修得知高欢这次玩真的了,也紧张得要命,但毕竟之前说了那么多狠话,如果不比划比划转身就跑有点儿太丢人,无论如何也得支撑一下再说。

  于是元修决定亲自领兵屯扎在河桥南侧,负责对付高欢北面的大军,派斛斯椿和长孙稚、元斌之镇守虎牢,派贾显智和斛斯椿的弟弟斛斯元寿镇守滑台地区,负责对付高欢东面的大军。

  但元修这些拼凑起来的人马如何是高欢精锐部队的对手,斛斯元寿抵挡不住窦泰的攻势,直接缴械投降。窦泰进军长寿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跟贾显智的部队隔岸对峙。

  结果贾显智跟他哥贾显度一个秉性,他见高欢的兵力占优,又决定改投高欢这边了,他跟窦泰暗地里联系,直接让出长寿津,退到滑台城里。

  贾显智手下的军司元玄觉察出有些不对头,他飞马跑回洛阳,请元修再多派些人过来增援,于是元修又派大都督侯几绍领军到滑台协助防守。

  窦泰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在滑台城东跟元修的部队正面交锋。侯几绍本来在全力督战,没想到后面贾显智的部队直接倒戈了。两面夹击之下,侯几绍当场阵亡,滑台失守。

  窦泰占领滑台之后,大军继续东进,兵锋直指虎牢关。

  与此同时,北路大军的进展也非常顺利。

  这主要得益于高欢前期成功的策反工作。

  北魏设有东西南北四个中郎将,驻守在京城四周,负责首都洛阳四个方向的安全警戒。这个部署最初来源于东汉,当时四方中郎将的权力很大,但到了北魏一朝,四方中郎将的品级降了很多,能管辖的兵马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足以抵御强敌,主要职能也变成了军事情报的侦察和预警。

  目前负责北方警戒的是北中郎将田怙(hù)。

  田怙本是尔朱氏的旧部,跟高欢不是一个阵营的,所以元修对他还比较放心,完全根据他的情报来做安排部署。

  但元修没想到的是,田怙早就被高欢策反了。他故意拖延时间,跟元修汇报说高欢的大军离洛阳还很远,大家不用太紧张。

  就在元修放松警惕的当口,高欢的先锋部队早已悄然杀出了太行山。

  高敖曹已经忍了很久,如果不是高欢强按着,他早就要跑过去跟元修拼命了。得到授权之后,高敖曹一天也不想耽搁,率领部队倍道兼行,从晋阳经上党直接杀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距离黄河北岸只有十几里的距离。

  等到从其它渠道得知高欢大军的动向,元修才发现自己被卖了,他恼羞成怒,命人把田怙抓起来砍掉。

  杀了田怙也没用,此时高欢大军已到眼前,再做其他部署也来不及了。而且元修这边也缺乏能打硬仗的人,没办法像陈庆之那样去黄河北岸据守北中城,只能继续堆在南岸,守住河桥的南侧出口。

  高欢还想再做一次和平的努力,他派遣使者去元修转达自己的诚意,说只要皇上你放弃抵抗交出斛斯椿,咱们还是可以继续合作的。

  元修根本不理。我是个有尊严的皇帝,宁死也不会向叛臣低头。

  高欢无奈,好话说尽你不听,那就兵戎相见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