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贺拔岳和贺拔胜:武川的实力-第3/4页
但现在有一个新问题,就是夏州刺史没有合适的人选。
夏州位于关中以北,地处河西地区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不亚于平凉之于陇右。夏州的治所就是当年源子雍负责镇守的统万城。现在河西地区刚刚归附,人心未稳,边上的曹泥还不老实,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搞事情,所以必须要派一个才能出众的人去夏州当刺史才能镇得住。
贺拔岳把帐下兄弟们都叫过来,商量派谁去合适。
结果大家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都推荐宇文泰。
贺拔岳舍不得。前段时间他刚把薛孝通派出去常驻洛阳,如果此刻再把宇文泰派出去,手下的两个重要参谋就都没了,再有啥事情都不知道找谁商量。
但他思来想去好几天也想不出更好的人选。现在他手下的将领很多,赵贵、李虎、侯莫陈崇、李远等人打仗也都很厉害,但有大局观、有谋略、有人望、政治能力强的的确只有宇文泰一个人。
最后贺拔岳只好忍痛把宇文泰派到夏州。
好在现在关西一带基本已经搞定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啥大事。等宇文泰把夏州治理得差不多再把他调回来好了。
宇文泰领命,带着自己的小兄弟蔡祐离开平凉,赶赴夏州上任。
贺拔岳则继续在平凉坐镇,整合巩固关西的广大地区。
关西这边顺风顺水,荆州的贺拔胜发展得也非常顺利。
跟贺拔岳需要整合异己势力的模式不同,贺拔胜这边更直接一点,就是从南梁手里抢地盘。
只论打仗的话,贺拔胜无疑是当世的顶尖水平。
而且这次贺拔胜并非独自一人,他身边还有两个重要的帮手。
一个是他的武川故人,也就是当年陪着他一起镇守怀朔,后来又一起在武川南河袭杀卫可孤的小兄弟独孤如愿。
独孤如愿的故事跟大部分人类似,南河之战后,他跟随宇文一家逃到中山,后来被迫同宇文洛生和宇文泰一起先后投奔了鲜于修礼和葛荣。滏口之战后,独孤如愿的才能被尔朱荣所赏识,留在军中担任别将。之后独孤如愿参与了多次征伐,屡有战功,官拜安南将军。
尔朱氏在国内折腾的那段时间,独孤如愿正在荆州的新野担任镇将兼郡守,所以没有参与其中。由于他的政绩很好,后来又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南乡郡守。
贺拔胜对独孤如愿的能力非常了解,知道这个小兄弟有将帅之才,所以这次到荆州的时候,主动向元修请求把独孤如愿调到自己的帐下担任大都督。
另一个人是元修派过来的,名叫史宁。史宁本是禁宫内直阁将军,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这次是作为元修的亲信来协助贺拔胜,官职也被提升为征东将军。
史宁本人也颇有才干,当时北魏国内不太平,荆州本地的蛮族也时不时地起来闹事,从洛阳到荆州的路很不好走。史宁率领一千人马作为贺拔胜的先锋,一路扫平道路安抚蛮夷,不仅把沿途的治安搞得很好,还征调了一千五百多匹战马以供军用,很得贺拔胜的赏识,奏请朝廷将他升为南郢州刺史。
贺拔胜本就武力超群,又有了独孤如愿和史宁作为帮手,更是如虎添翼。他首先攻下了南梁的下溠(xiàzhà,今湖北随州市唐县镇),生擒梁军主将尹道珍,之后又说服当地的蛮族首领文道期帅部投奔北魏。
北魏荆州的南边是南梁的雍州(跟北魏的雍州不在一个位置)。南梁的雍州刺史萧续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五个儿子,自幼膂力过人,精于驰射,他一看砸场子的来了,立刻带领大军前去应战,结果屡战屡败,根本不是贺拔胜的对手。
贺拔胜坐镇荆湘,开启了平推模式,带领部下先后攻占了南梁的齐兴、南阳、广平、欧阳(今安徽凤阳县附近)、酂城(今河南永城市附近)、久山、白洎、义城、均口、冯翊、安定、沔阳等等一大堆地方,把梁军打得没有还手之力。梁武帝萧衍一看贺拔胜实在太猛,担心儿子的甘泉,于是赶紧给萧续写了一封信,叮嘱他说贺拔胜乃北方骁将,你要小心点儿,实在打不过就别硬打。
萧续一看老爸给台阶下了,也赶紧顺水推舟,龟缩在治所襄阳城内不敢再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