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高乾:政治的牺牲-第3/5页



  高欢已经有很长时间不知道元修的具体动向了,心里正在纳闷,此时看到高乾的信,立刻就清楚了后面的潜台词,他马上派人把高乾请到晋阳当面讨论。

  高乾向高欢详细介绍了元修的动向和自己的担忧,他跟高欢说,高王啊,现在形势非常不妙,我估计元修迟早会对你动手。你应该当机立断,趁着元修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换一个更好控制的新皇帝上台。

  高欢觉得事情还没严重到非得换皇帝的地步。现在北魏国内的局势太复杂,包括贺拔岳在内的各方势力虽然表面老实,但内心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轻言废立,难免会被有野心的人利用,一旦这些人趁机发难,到时候更是一堆麻烦事。

  于是高欢赶紧阻止了高乾道:小叔切莫乱说话。这样吧,我让你继续去朝内当侍中,全权负责朝中事务,不让皇帝继续胡来就是了。

  但官员的任免原则上还是要皇帝同意的,于是高欢专门写了奏章,请元修恢复高乾的侍中职位。

  如果在以前,这就是个过场,元修肯定不敢不同意。但现在不一样了,元修已经基本上掌控了朝政,而且他铁了心要跟高欢对着干,肯定不会再把到手的权力让出来。于是他找了各种理由,就是拖着不同意。

  高乾一看这个形势,知道要坏,现在元修已经开始公开跟高欢作对,估计离彻底决裂已经不远了。那个时候自己身在洛阳,肯定第一个被砍了祭旗。

  于是高乾又给高欢写信,说当侍中恐怕皇帝肯定不会同意了,而且现在这个样子,我在洛阳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不如让我去徐州当刺史吧,帮你巩固一下在河南的势力,也防止贺拔胜做大。

  高欢见元修完全不配合,也没办法了,只好顺从高乾的意思重新给元修上了个奏章,请他把高乾派出去当徐州刺史。

  元修现在收权还来不及,自然不甘心再把徐州这样的大州拱手让出来,但高欢已经退了一步了,自己再拒绝也不太好,于是他把斛斯椿叫了过来,问他该怎么办。

  斛斯椿道:这事好办,既然没办法说服高乾背叛高欢,咱们也没必要再在高乾身上费精力了。这样,您给高欢写封信,说一下您跟高乾已经订立誓约的事情,高欢见信之后必然会起疑心,轻则跟高乾之间会有芥蒂,不会再放心让他当徐州刺史,重则他们俩直接闹翻。不管哪种结局,咱们都可以坐收渔利。

  元修心说居然让我这个当皇帝的传小话,亏斛斯椿想得出来。这个主意虽然不太光明磊落,但足够狠辣。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达到目的是正经事。

  于是他回信给高欢表示同意让高乾去徐州,但信的最后加了几句,说高乾跟我本有盟约在先,没想到他居然是如此反复之人,这么快就对我有了异心,大丞相你也要小心他才好。

  高欢也不知道高乾跟元修私立了盟约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有点懵。但他冷静下来思考了一下,觉得高乾应该不会轻易背叛自己,其中肯定有自己的苦衷。而且高乾又不是自己的下属,没必要事事通知自己,所以自己事先不知道这事也不奇怪。

  高欢还没有放弃跟元修缓和矛盾的幻想,他觉得可能是元修发现高乾跟自己有书信往来,才开始怀疑高乾的。于是他头脑一热,做了一件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情。

  他把高乾写给自己的信归拢了一下,派人送给元修查看。

  高欢此举是为了表明高乾跟自己的书信往来都是光明正大的,信中谈及的都是一些公开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密谋,高乾也绝非反复两端之人。

  此时的高欢还是太幼稚了。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具体内容,只要证明有这个行为就足够授人以柄了。

  斛斯椿得知高欢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居然主动把刀递过来了,不禁暗自冷笑。他立刻跟元修商定了对付高乾的策略。

  高乾得知元修同意了自己去徐州的请求,心里还很高兴,结果他东西还没收拾完,突然接到圣旨,让他进宫去见皇上。

  等高乾进入大殿,就发现气氛不对,四周都是全副武装的侍卫,元修坐在皇位上,脸色也很不好看。还没等高乾开口,元修就把几封书信甩了过来,说司空大人,请你解释下这是咋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