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3页
“确实是一条鱼呀!”
陆文嘉懊丧到了极点。
“真不该那么害怕。不就是一条鱼吗,不会咬人的。”
“唉,书包放下了,为什么不把小褂也脱下来呢?这样衣裳就不会弄脏了。”
好在回到家,妈妈看到狼狈的陆文嘉,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心疼地问道:“怎么啦,你摔倒了吗?摔痛没有?”
陆文嘉感受到妈妈关爱的温暖,心里更加想哭,更加的为自己没能把鱼逮回来而沮丧。
“我看到田里有条鱼,想逮回来给弟弟炖汤喝。可是……鱼没逮到。”
妈妈慈爱地笑了,“你自己还小,鱼多难逮住啊。逮不住太正常啦。”
陆文嘉并没有好意思告诉妈妈,之所以没有抓住那条鱼,是因为自己太害怕了,已经抓到了手里,又急急忙忙把它扔了出去。
“不远处的田里没有水,我为什么不紧跑几步,把它扔到旱地里面去呢?这样就可以在看清它确实是条鱼的时候,再把它抓回来。”
这件事情虽然很小,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小到完全可以看作为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小小插曲。但是,实际上,这件事却又完全可以看作为陆文嘉后面半生的真实写照:禁不住自己内心的诱惑,面对诱惑却又害怕得要命!终于禁不住诱惑要下手了,却又缺乏周祥考虑,匆匆忙忙下手就去抓,抓住了又想甩脱危害,甩不脱了害怕,甩脱了后悔!
害怕的时候惶惶不可终日,后悔的时候心肠绞痛。
后来是什么事件,能够让陆文嘉成长、长大,长大成为一个男人,要么就别下手去抓取、抓取了就不要后悔?
从这件事情里面也可以看出来陆文嘉的另外一个心理倾向:心里面想着的是他人,给弟弟创造福利,别惹妈妈生气,表现出来自己是有用的就好。
作为哥哥,陆文嘉确实是做的不够的。人家的哥哥,总是能够给弟弟妹妹遮风挡雨,包打天下。陆文嘉呢,还没有来得及为大家做过什么。
作为丈夫,作为父亲呢?陆文嘉又做了些什么?
作为儿子呢?
好多的问题,都是诛心之论。
陆文嘉在家乡的学校里,过得也不怎么快乐。
父亲说村小教学质量堪忧,就单单把陆文嘉自己送到了公社小学就读。其他上小学的堂哥堂姐,都在村小,只有陆文嘉一个人去到了公社小学。自己的同学们好多都是一个村的,一个姓的,上学一起来,放学一起走,上课了一起做小动作,下课了就在一起打打闹闹。简直不是来上学的,是一起来游玩的,一起来陪伴着度过童年的。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快乐无比。自己的堂哥堂姐们,在村小里面,也一定是在这样子快乐着的吧?哪里像自己这样,从来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当中肯定还又夹杂着一丝害怕,在完全陌生的群体里面,陆文嘉找不到一个伙伴。偏偏学校的路程又那么远,每天早晨只有一路小跑才不至于上学迟到,迟到了就得站在教室门口,听着其他同学早读。这让陆文嘉感到特别羞耻。
好在学校并不是完全小学,是连同着初中部一起办的。堂姐和两位表姐,还有另外一位堂哥,都在同一所学校里面上初中,放学的时候,总可以遇见其中的哥哥或者姐姐,一起回家。只要跟这些比陆文嘉大很多的哥哥姐姐走到了一起,陆文嘉就特别有安全感,整个人的精神就特别放松,活泼很多。特别是跟着堂哥,连同他的同学,陆文嘉也就不再畏惧,跟着大孩子一起回,他们还有人带着收音机!一路听着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大孩子们就会告诉陆文嘉,谁是排名第一的英雄,谁是排名第二的英雄,第二名要比第一名差出去多远多远。
就这样,大家看得见的陆文嘉,好像跟所有人一样,没有什么烦恼,也没有什么区别,大家看不见的陆文嘉,其实有着的完全是另外一幅模样。谁也不知道,表面上看起来人高马大的陆文嘉,内心里面,住着的其实是另外一个胆小敏感、自卑低落的小人儿。
三年的时间里,陆文嘉早晨起来,胡乱洗把脸就开始往学校跑。早饭是从来不吃的。秋天以后,在大河的枯水期,可以通过一根横躺在那里的电线杆,从号称“西河”的河段徒步过河,抄近不少的路到学校,从而免除了迟到之苦。可是,有时候太慌张,不小心一脚踏进河里,就要穿着湿漉漉的鞋上一上午的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