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时无英雄-第2/5页



    “司马昭。”信孝闻着茄子说道,“嘉平六年,曹芳欲废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计划泄露,三人被司马师诛杀。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眼睛有瘤疾,经常流脓,掌权后屡临不断有人举兵谋反,使他惊吓过度,病情加重,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死后由兄弟司马昭接掌权柄。”

    “高平陵之变后,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相继成为曹魏集团的幕后执掌者。”宗麟的嗟声在雾林里传来,回荡耳边。“同为名门公子,钟会与司马兄弟可能在年轻时就有所交往。由于钟会早年受到司马师赏识,成为司马家族的重要幕僚。夏侯霸因害怕司马家族迫害而投奔蜀汉,姜维问及魏国之事时,他特别指出:钟会虽然年少,但如果被魏国重用,则必会成为蜀汉、东吴之患。曹髦也看到这一点,他即位时,便赐与钟会‘关内侯’的爵位,加以笼络。钟会私下对司马师评价魏帝曹髦:‘才气可同曹植相比,武略类似其太祖曹操。’而曹髦也看透了司马氏的狼子野心,他被杀之前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来有人疑心钟会在司马昭耳边献谗诬称嵇康也说过类似的话,其实人人都知司马氏包藏祸心,私下里很多人亦说过此类言语。”

    “你们都是冤枉我的,”面有病容之人从树后露出小猫熊一样的黑眼圈,不安道,“其实我没说他什么坏话。我是清高的,你们看我刚才弹的琴就是心声。仿佛高山流水一样,充满了清韵。我从小就有才艺,博学多闻,尤其精通玄学。由于我已故的父亲乃著名书法家钟繇,而我亦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我曾经仿冒外甥荀勖笔迹,写信去他妈妈那里骗取荀勖收藏的宝剑,连他母亲也辨认不出字迹真伪。除了擅长效仿别人笔迹之外,又精通文赋,而且我也会弹琴。至于我常跟妈妈住,那是因为我专心学问,忙于思考人生,而致生活不能自理。我明年要过四十岁生日,打算灭蜀后趁胜在成都开个盛宴,可惜妈妈不能来一起吹蜡烛庆祝……”

    “他是严母教大的。”信孝抬茄遮嘴,侧头在我耳边小声说道,“钟会五岁丧父,此后的教育是由母亲独自承担。其母张昌蒲在教子方面颇为严厉。钟会四岁时便被她教授《孝经》,七岁诵读《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十二岁诵《春秋左氏传》和《国语》,十三岁诵《周礼》和《礼记》,十四岁读其父钟繇所撰写的《易记》,十五岁就让他进入太学进行深造。他从小迷恋玄秘之术,喜欢修真、学仙,并有此类著述问世。尚在弱冠时,便与玄学名师王弼并称。这位聪慧幼童成名很早,却一直像不会长大的孩子。他完全不懂跟女人相处,亦无兴趣婚娶生育。却热衷于追名逐势,二十出头就参予朝政,不久升迁为司隶校尉。虽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务和官吏任免之权,钟会无不插手。名士嵇康等人被杀,都是出于钟会的谋划。”

    “没有。我没谋划什么,”面有病容之人伸来小猫熊一样的黑眼圈,小心翼翼地挨近说道,“我怎么会舍得让自己追慕而求之不得的偶像死去呢?你们快教我怎样使人消失又出现的神仙术,让我赶去施展给他看……”

    “我是清白的。”信雄发出甜嫩的声音。聚在道边围观他的一众方巾之士皆点头,为首那人却摇头说道,“不,我不是问你自己清不清白。刚才是请这位不知哪来的小朋友先别忙着在旁边看热闹,趁大伙儿在场,挺身发表一下意见。”

    “什么意见呀?”信雄在条幅下愣眼说道,“我是清白的。”

    “不是问你清不清白。”为首那文士指了指他们拉起的条幅,啧然道,“我是要请你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不要掖着藏着。再问一次,这位刚放学的小朋友。你对我们呼吁‘还嵇中散清白’有何看法?倘如你也跟我们一样,认为他是清白的。便跟大伙儿一起去向都督府慨然陈情如何?你的嗓子很好听,我们需要你发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