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画师之境



至于说“灵路侵略”的具体缘由,据第五名目前所了解,按照时间先后大概有两种主流说法。

第一种是最初的“外星生命入侵说”。

毫不新鲜的说法。

千百年来有无数人预言过,地球总有一天会迎来外星来客。

甚至有人说这不是第一次,或许远在人类还未诞生之前的纪元,便有高等文明降临过这个星球。

人类之所以能够从无数低等物种中脱颖而出发展成文明社会,很有可能源于那群天外来客的“帮助”。

支持者们认为,此次而来的外星生命,有可能并不具备“人”或者一般地球生命的形态,甚至不具备可观测的物质形态。

或许“灵路侵略”就是他们主动与人类建立的某种形式上的“交流方式”。

不过,即使截止目前也没有哪一家新闻媒体公司发布过关于发现“外星人”或者“外星飞碟”的报道。

以“眼未见不为实”为理由,人们逐渐抛弃了这种说法。

第二种也是目前主流的说法是“灵元素感染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是为了解释自“灵路侵略”发生以来,全球范围在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具有特殊超凡能力的“感染者”的现象。

这个理论认为“灵路”已经和原本的世界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融合”,人同时处在目之所见的世界和外来的“灵路”之中。

通常所用的比喻是把盐加入水中,肉眼可见的外观虽然没有改变,但是杯中的液体还能不能被称之为水就难说了。

如今的世界可以说是已经被来自“灵路”的“盐”所侵染,连带着,生活在其中的许多人,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感染者”。

“盐”同时又被称作所谓的“灵元素”。

一些亚夏官方的科研机构,甚至创造了一个新的汉字来代表这种元素:上“气”下“灵”。

严格意义上来说,叶子老板和茉莉老师也算得上是“感染者”,事务所的外出任务都会由两个女生去执行。

令第五名困惑不解的是,普普通通的人莫名其妙被灵路“赐予”特殊的超凡能力,最后却冠之以“感染者”这个明显带着贬义的名词,无论怎么想也不合理吧?

对此颇有研究的茉莉老师也难以作答,只是给出过一句意味不明的话:

身为感染者的宿命,大概就是从此真正的拥抱了“宿命”这种宛如病毒一般的事物吧。

......

雨水绵密如针,有水珠顺着脸颊滴下。第五名站在路口,望着对面的掩在树叶间的红灯迟迟不变绿色——

不太对劲。安静,太安静了。这里可是玫瑰街与东区主干道的交叉口。现在是早上9点,按平常的交通情况来说,此时应该车来人往赶着上班才对。

睡意甚浓的第五名陡然惊醒,观察四周,眨眼晃头的瞬间,映入视网膜的是微颤的凌乱线条和失真的色彩,仿佛是一幅尚未完成的油画。

不,应该说是有着油画风格的浮动影像——几片梧桐叶漂浮在空中,保持一种下落的姿态,却永远也没有触地的那一刻。

稍稍定神,一切则又回归如常。

眨眼。定睛。眼前的画面就这样在“假”与“真”之间不停转换。

稍远的事物和天空都处在奇怪的“模糊”中,却又不太像是由于水雾的包裹的效果——水雾本身的朦胧反而会加深未见之物的存在感。

而此时的“模糊”却像是脱离了视线的范畴,

更像是在揭示一种“不存在”的概念,处于消失的状态。

就像是拍照时被虚化的背景,那些不需要入景的事物,安安静静接受消失的命运就好。

第五名隐隐觉得对这种景象有些熟悉,但是同时也肯定这是第一次遇到。

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矛盾之感。

熬夜以至于产生幻觉了吗?

第五名闭上眼睛,使劲揉了揉太阳穴,深呼吸一小会。睁开眼,然而那种身处奇怪环境的感觉并没有消失。

看来这次不是做梦,虽然最近老是做意味不明的梦。

他犹豫着要不要闯过红灯,看样子等它变绿是不太可能了。

“咦,哥哥终于进来了吗?”

一个惊异的女孩音突兀响起。第五名环视一圈却没有发现人影。

“别乱找啦,秋绘就在哥哥前面,很近的。”同样的声音说。

纤细而又破碎的线条缓缓显现在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小女孩的外形,不过却是个透明的小女孩。

说透明似乎也不太准确,绵密的细雨分明是毫无阻碍的穿过她所在的空间。那里似乎并没有人,只有一团空虚的“小女孩”形状的杂乱线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