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021章 定边大捷,义军扩编-第3/4页
下午,按照总匠灶桩和中军文算师的分配,把所缴的钱粮物资,分别分配给了各营匠灶桩和中军匠灶桩。
因为还要行军,并非要在定边长住,所以各营的钱粮物资,全部都用车辆装载,到了定边大捷后,一个营的钱粮物资,竟然已经有了四五百车之多了!
因为有了十分丰富的粮食和钱财,王嘉胤和王自用就有了进一步扩大队伍的打算。
定边大捷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白天就登记分配钱粮物资和给百姓分发钱粮,晚上就大摆酒宴,犒劳军队。
由于义军进城后对老百姓慷慨救济,这两天,各营都有不少前来报名参军的,各营新招的饥民,总数只会在千人以上,准确数字要等各营整编好了,文算师把花名册重新统计好了,上报给中军文算师,才能有准确数字。
第三天起,除了照常晚上大摆酒宴外,王嘉胤和王自用对这次战役中盐池和定边的降军进行了整编。
整编情况大体上是,盐池和定边两处的降军,加起来共有九千余人,其中不乏原明军的千户参将、百户尉和骑尉,可以说降军当中就是人才济济!
王嘉胤和王自用给了张献忠两千人,用了三千人给那些以前全营不足五千人的营予以补充,由各营自行编制,还有四千人,就又成立了两个营,一个营两千人, 先把框架搭好,日后再行补员,新增的两个营,就从投诚明军的参将中筛选了两人来当主将,还选了些原参将来给大将军当副将,至于大队参将、副参将,各小队校尉,各桩卒尉,就由任命的大将军和他的副将自行商量安排。
王嘉胤和王自用的用人原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们在编制降军时,尽量保留明军的原班人马。两个新增大营,营的主将和下边的各级人员,也尽量保持原上下级人员。这样,就更有利于上下沟通,统一行动,没有了磨合期,说打仗就能打仗。
以前的营就叫营,营的总兵叫将军,这次整编,就把营称作“大营”了,把营的总兵称为大将军了,而且有了整整十个营了!总人数也就逾五万了,对外却是号称有十万大军!
不过,这一次扩编,因为部队壮大了,将士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将校身边不能没有得心应手的办事人员和使唤人员,王嘉胤和王自用还给了各大营、各大队和各小队一个营部、队部的统一配置规定,具体是,大营配七十二个侍卫,三十六个信使,也就是传令兵,三十六个文算师;大队配三十六个侍卫,一十八个信使,一十二个文算师;小队配一十八个侍卫,九个信使,六个文算师,具体由各营各大队自行选拔人员。
张献忠原有十八个大队、三十六个小队,一百零八个桩,外加匠灶桩,兵力四千多人,打下安边后,再增一千,兵力增至五千多人,现在王自用又给了他两千人,加上他自己招收的,已经达到八千人了,于是就又新编了六个大队,这样就有二十四个大队了,只是新编这六个大队,现在的人数还不够多,只要有框架在,日后补员就行了。
当然,现在辎重太多了,匠灶桩就扩展成八百人的规模了,只是总桩下面不叫大队小队,而是根据职能分工,叫分桩,比如叫伙头分桩、车马分桩、仓储分桩、匠作分桩、医疗分桩等等,总之是显得很灵活随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