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010章 “八大王”的由来
010 “八大王”的由来
义军在安边守军陈廷阶部完全没有防患的情况下,没费多大功夫,就消灭了这支武功实力很强的朝廷边军,并斩杀了陈廷阶等一干武功高强的将领。
自然,义军是要尽数缴获陈廷阶的军库钱粮的。
别看因连年天灾,边军军士连饭都吃不饱,可这些当官的,仍然富可敌国!
在清理陈廷阶部的公私财物时,连王嘉胤、王自用和混天龙等人都大吃一惊:驻扎在这么一个边关小镇,各种财物,竟然比陈廷栋那里还多!这都是从哪儿偷来抢来的呀?连山大王出身的混天龙都感到不解!
自然,义军把这些赃财和军粮收缴过来,是要拿出一小部分来周济周边饥民的,然后把大部分钱财物资,分发给各营的匠灶桩去登记入库。
要知道,就这“一小部分”,也能让周边灾民小康一阵子的!
义军既然叫义军,讲究的就是一个“义”字。
要说给这些由草头王登高一呼,各地饥民纷纷响应而组织起来的军队下个定义的话,无非就是有一定组织纪律的山大王武装,他们可没有什么理论意识,办事的原则就是一个义字,起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利字,等到后来队伍不断壮大了,有了足够实力了,自然而然,心就大了,心大心态也就变了,心大目标也就大了,这才有了后面的若干故事。
既然讲究义字,那就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所以在义军中,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混天龙等等头领们,也是和军士们一起吃大灶的,直到后来,义军规模发展到数万人以上了的时候,将领们才开始吃小灶,当然那时军士的伙食和待遇也很不错了,所以义军的凝聚力特别强。
因初期的粮油肉菜并不是很充足,义军在平日修整期间,才不得不三天打个小牙祭,七天打个大牙祭,每日是一顿干两顿稀,不敢天天见油荤,不敢一天三顿干。
但有一点,不管几天,只要是打了胜仗,那就要大摆酒宴的,比打大牙祭的肉菜还要丰盛,而且从来都是!
这种不成规矩的规矩,自然就带有了庆功的性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对打胜仗的奖励,在连年饿饭的年月里,一打了胜仗,就有酒宴吃,这可是能够极大地鼓舞士气呢!
因而,义军虽然在靖边才连吃了两顿酒宴,但在安边又打了胜仗,而且所缴获的物资钱财比靖边还多,自然,这天收拾了战场,驻进了军营后,中午摆酒是来不及了,于是中午就吃顿便饭。
午饭后,各营的匠灶桩,一收拾完灶台锅碗,就开始准备晚宴了。当然,各营都是按义军的统一标准做酒宴的。
匠灶桩做酒宴的同时,各营就把新降的明军,按照王自用的分配,分别编入了各队各桩。
由于王嘉胤和王自用两位大头领特别高兴,因为他们这只义军中自从有了张献忠,不但对攻打明军的正规军不再有所顾忌,还在几天之内就连续消灭了三支实力很强的边军,并且把三处总共六千余名训练有素的明军官兵,俘为了义军,王家军这八个营的力量,一下子强大了许多!他们能不高兴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