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002章 好心救人却误开了魔瓶
002 好心救人却误开了魔瓶
被陈洪范从刀口下救出来的那个娃娃兵,是何许人呢?
可惜没有早知道,陈洪范要是早知道这个娃娃兵是谁,他不但不会求情救人,反而还会主张斩立决的!
因为,这个娃娃兵,竟然是后来动摇了大明王朝根基的两大起义头领之一,在历史上既大名鼎鼎,又恶名昭著的八大王张献忠!
试想一下吧,就算天启末年和崇祯年间,灾害不断,国力不振,要是没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义军南征北战,他们不仅仅是牵制了大量的明军,更是消灭了大量的明军,还从明朝军队、明朝王爷和各地官府手中,夺去了巨量财物,从军事和财政两个方面,给予了大明王朝毁灭性的打击,让大明王朝内外受敌,应接不暇,否则,满清能够那么轻轻松松就取代了明王朝吗?
这就是天意啊!
那么,张献忠又怎么会是王威营下的军兵呢?特别是,他在挨前八十棍军棍时,竟一点儿不会受伤,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就算陈洪范没来求王威饶命,张献忠也是打定了主意的,他早就在心里准备好了,只等刀斧手的砍刀往下砍,他就要挣断绳索,夺过砍刀,飞身逃跑的。
原来,张献忠练就了足有九层的日月神功!只是参军不久,尚无机会显露,别人不知道他身怀绝功罢了。
此时的张献忠,虽然才十六岁,但已心思缜密,鬼点子满腹,他自知虽然有一身绝功,但还需要历练世事,等待机会,他还有个想法,就是不到该显露神功时,就装成普通军兵,以免出头椽子先烂掉。当然,都要砍头了,他自然是要运用神功自救的了。好在有人把他救下来了,不到用时,就可以继续装普通人了。
张献忠小小年纪,怎么会有一身绝世武功呢?这个,还得从他父亲说起。
明朝的户籍制度,很有点儿意思,根据职业,分为了军籍、民籍、灶籍、匠籍、乐籍等等,张献忠祖上,世代都是军籍,也就是军人世家。
张献忠的父亲张继祖,年轻时一直当兵,开始还不错,但到天启年间,天年开始不顺,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军费开始吃紧,娶妻后觉得军饷不足以养家,与当时种地想比,军中待遇还不如回家种地,于是,就弃军籍入民籍,回柳树涧老家务农去了。
老家有七八亩地,开始几年的日子,确实比在军中要好一点儿,但到张献忠七八岁时,一方面是要送幼子张献忠读私塾,另一方面,偏逢陕北的旱灾一年比一年严重,还是连年旱灾!本来收成就减少了,偏偏官府收的税赋反而一年比一年沉重!张继祖刚因务农稍稍殷实了一点儿的家境,从小儿子读书开始,就每况愈下了,张继祖觉得,送儿子读私塾,实实在在有些困难了!
张继祖的儿子张献忠,天生聪慧,体格特好,自出生就无病无灾,因而,张继祖觉得,自己的幼儿张大后,说不定能有出息,除了大名,还取字为秉忠,取号为敬轩。到五岁时,送到私塾去时,那可是名、字、号其全,比有的寻常人家的孩子只有一个名儿,明显要高上一筹。
小献忠刚读了两年私塾,能默写一些诗文了,父亲张继祖寻思,从弃军籍入民籍这些年来看,在家务农,年成好时,小日子倒还过得去,年成差了就很困难,照这些年的天年来看,没准哪年就会颗粒无收!一旦颗粒无收了,那是要饿饭的,想当年在军籍里吃粮,好歹不会饿饭,看来,人拗不过天,不如让儿子去改学武功,等稍稍长大一点儿,还是去从军吃粮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