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无官无职,赋闲在家



    李锦行知道。

    他不是什么青天大老爷。

    他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来到了凤阳。

    做了一件他自认为是自己的私事。

    可在所有凤阳百姓的眼里,就是李锦行。

    解决了他们多年以来的苦难生活。

    给他们要回来了田地,并每亩地发一两银子,让他们的生活得以继续下去。

    所以,他们将李锦行视为救世主。

    因为,在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

    是李锦行救了他们!

    所以,他们愿意以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李锦行的大恩!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锦行才感到一阵惶恐。

    他,何德何能,能受凤阳百姓如此敬爱?

    他,受之有愧!

    李锦行走了。

    没有说什么斗志昂扬,振奋人心的话。

    没有站在人群中指点江山,彰显着朝廷威仪,天恩浩荡。

    也没有许下那些为国为民,为天下百姓谋幸福的承诺。

    他没有资格。

    他只是一个侯爷。

    只是一个朝廷都察院左都御史。

    他不能说,也不敢说!

    钦差卫队在街道上缓缓前行,步伐沉重。

    这一刻,他们竟因为能成为李锦行钦差卫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只是,每当看着一些佝偻老人,双眼含着泪水,目视钦差卫队离去时,常年征战沙场的他们,心底也不禁触动,眼眶湿润。

    铁血柔情,面对如此场景,又有谁能保持镇静?

    凤阳府衙。

    那成千上万百姓的呼声响彻整个凤阳,黄鸣自然也听见了动静。

    带着凤阳府衙一众臣工走出了府衙。

    看着眼前的壮景,一众官员无不动容。

    有生之年,何其有幸,能见到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幕?!

    为官如此,当死而无憾!

    同时,黄鸣心里也愈发的坚定。

    “为政者为民!”

    “恩师。”

    “黄鸣定不负恩师教诲,时刻谨记,效古人之举,先天下之忧而忧!”

    …………

    李锦行这一路上走的很缓慢,一日时间,才行进了一百里。

    一是因为凤阳百姓的事,让他深感触动,有所思虑。

    二是因为他需要让消息先一步传到应天。

    而李锦行在路上耽搁的这段时间内。

    自他到凤阳,直至如今离开,发生的所有事情。

    都以奏折的形式呈上了朱元璋的案桌。

    ………

    应天府。

    皇宫。

    武英殿。

    朱标和朱元璋正处理着中书省送上来的奏折。

    新朝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各地的样貌是一年一变,朱元璋和朱标自然有着数不完的奏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