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决战长安城(19)



“什么,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李定国惊得面无人色,伸手一把拧住刘玄初的胸口衣领,一脸狰狞的吼道。

“我为的是大西朝廷的国祚,为的是太子殿下您的前途。”刘玄初见李定国没有拔剑当场杀了自己,原本紧张的心情瞬间就平复了下来。

他真怕李定国一时激动拔剑便把自己给刺死,若是真发生这一幕,只能说是他的命不好,他也无话可说。

但只要李定国给他开口的机会,他就能够舌灿莲花,说服李定国饶恕自己。

这事当然隐瞒不了,只要事后李定国派人一查便会真相大白,与其隐瞒,不如趁早说清楚,反而没有隐患。

这就是刘玄初的聪明之处,如今可谓木已成舟,即便李定国想反悔,帐下的众将,以及五万将士都不会答应。

从龙之功,拥立新帝登基,自古都是开天辟地的大功,谁也不会放弃这份大功劳的。

“好一张利嘴,你这是陷我与不忠不孝之境矣。”李定国气愤的怒视着刘玄初道。

“太子殿下,下臣手持的金箭令牌乃是陛下亲赐的,微臣奉命出使大明,希望与长安城下的大明吴王言和,奈何哪位吴王根本不肯妥协。”

“他对微臣只有一言,让陛下洗干净脖子,大西皇朝等着灭国。”

“太子殿下啊,你是不知道,明军十几万大军团团包围着长安,一百多门红夷大炮,日夜炮击长安城墙。”

“城内人心惶惶,将无斗志,兵无战心,民无隔夜之粮,城破只在朝昔之间。”

“如此存亡危急时刻,殿下即便率帐下五万精兵赶至,也必然于事无补,只不过白白葬送帐下儿郎性命。”

“相反太子殿下退居蜀中,凭借巴蜀天险,以及成都平原的肥沃,养精蓄力,日后西出关中,未尝不能创立昔日汉高祖的基业。”

“退一步来说,也能偏安一隅,守住大西西南的半壁江山,延长国祚,也不枉陛下创业之苦。”

“臣句句出自肺腑,若有半点隐瞒,天诛地灭。”

刘玄初康慨陈词,一番表演,别说李定国,就是他自己都感动不已。

“若天子殿下不信,就破开下臣心肝,臣绝无半句怨言。”说到最后,刘玄初跪伏在地上,以头撞地连连喊道。

“罢了,先生请起来说话。”李定国到底还是年轻,此时的李定国年仅二十六岁,虽然他是一个天生的将帅之才,但此时年纪尚轻的他,在政)治嗅觉上,显然无法与刘玄初相提并论。

“太子殿下,汉中乃是蜀中门户,扼守汉中职责重大,当委以军中骁将担任,却要忠心之人,不知太子殿下可有人选?”

刘玄初见李定国神色忧虑,遂转移话题,说起了眼下重要的防务之事。

“商元统率的龙韬营乃是我军精锐,其为人稳重善战,可为汉中守将。”李定国思虑之下,遂点名让商元担任汉中节度使,节制汉中兵马,镇守汉中。

“太子殿下英明,当务之急,咱们则是返回成都,为先帝发丧,登基为帝。”虽然刘玄初此刻并不知道张献忠生死,但他却断言张献忠必死无疑,这才果断的进言道。

“吾心乱如麻,此事先生做主便是。”李定国叹了口气,把军中事务都委托了刘玄初。

事实正如刘玄初所言,就在他抵达上庸,假传张献忠口谕,册封李定国为太子的第二天,长安城被大明军队攻陷,张献忠在兴庆宫**而死。

时间回到刘玄初离开公孙翊大营的第二天清晨。

寒冬的黎明,长安城头笼罩着一片战云。

护**十万将士,在公孙翊的一声令下,悍然向长安发动攻势。

面对四面八方围攻的明军,城头的守将孙可望、艾能奇、以及长安知府齐之奂,还有大西朝廷的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吏,纷纷涌上城头。

长安城中的两万将士,虎贲、虎略、骁骑、金戈四营兵马,皆出自张献忠的禁卫军。

士卒人人悍勇忠诚,面对明军十万大军攻城,无一人有惧色。

“传令炮营郝摇旗将军,集中东门开炮,不要怕浪费炮弹,告诉他若是今日能够炸开城门,本王授予他头功。”

公孙翊披挂而出,策马飞奔在城下,巡视各营之后,随即下达了总攻命令。

炮营百门红夷大炮齐发,一声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让大地都为之颤抖。

东门城墙之上,砖石飞溅,士卒双手抱着脑袋,一个个像鹌鹑似的一动都不敢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