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决战长安城(15)
“混账东西,这就是你们想出的计策?朕乃大西皇帝,焉能向伪明议和?”大明宫大殿上张献忠在听完两位宰相的话时,勃然大怒。
“朕绝不妥协,议和一事休要再提。”张献忠大声的吼道:“崇祯有吊死煤山的勇气,朕亦有殉国的胆略,告诉孙可望、艾能奇,朕就在大明宫等着他们,城破之日,就是君臣殉国之日。”
“陛下,安南将军的兵马定会回援,陛下之需忍耐一些时日而已,岂可自绝生路?”左相汪兆龄见张献忠一口拒绝,连忙跪地喊道。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纪,焉能轻易放弃大业乎?正所谓危局何尝不是转机啊。”
兵部尚书龚完敬沉声道:“如今伪明皇帝形同傀儡,天下之事,实际就在陛下与城外哪位吴王公孙翊身上。”
“此次公孙翊亲率大军来征,无非也是为奠定天下一统而来。此战我军败,天下易主,华夏神器归公孙翊,但同样若是我军胜利,公孙翊战败,我军可趁机一举东出。”
“挟大胜之势,席卷中州两淮江南之地,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陛下,龚尚书之言,实乃我大西国策也,还请陛下三思。”右相严锡命跪地附和道。
说实在龚完敬这番建言,却是蕴含至理,可谓一统天下的国策,让他也不觉眼前一亮。
“一统天下?”张献忠喃喃自语一笑,道:“龚大人竟然有此雄心壮心,朕还真有些想不到啊。”
“陛下,微臣惭愧,此策非是臣所谋,而是臣幕僚刘玄策的建言。”龚完敬如实的道:“臣与二位丞相大人一致以为,当务之急就是拖延时日,保住长安不失,等待安南将军李定国率军回援,再与明军一决雌雄。”
“请陛下三思。”汪兆龄、严锡命磕头哀求道。
“难得你们忠心,此事朕准了。”张献忠虽然为人残暴多疑,但却不是一个听不进主意之人,否则他也不可能一步步做到大西开朝皇帝的位置上来。
“陛下英明。”三人大喜过望的附和道。
河南行省南阳城。
城外大西军大营中,李定国看着手中长安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情,神情也瞬间凝重了起来。
“大帅,陛下有何旨意?”帐下中军都督王尚礼、大将商元、洪飞龙、王明、左光先见状,纷纷看着李定国手中的军报。
“长安被围,明军主力正在攻打长安,陛下限我十日之内赶回长安。”李定国把军报递到中军都督王尚礼手中。
“十天返回长安?这怎么可能?”王尚礼看罢军报,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自处。
从南阳府返回长安,若是直接越过南阳,走商于道,十天足以返回长安。
但现在南阳城可是在明军手中,他们十几万大军被挡在南阳城下,撤回长安之路,只能撤回襄阳,走郧阳道,这一条路最快也要半个月,大军行动的话,至少要二十天才能抵达长安。
“大帅,怎么办?”众将也知道,圣旨不能不遵,只得看着李定国,等待他拿主意。
“别无他法,王都督咱们只能分兵行动。”李定国是个果决之人,略作沉思,他便拿定主意。
“本帅率领五万精锐日夜兼程回援长安,王都督你率领剩余的十万人马继续攻打南阳城,为我部断后,以免南阳守军追击。”
“待我走后,你再徐徐退出南阳,向长安回师。”
“末将领命。”王尚礼作揖道。
李定国率领五万精锐回援长安,他手中尚有十万人马可用,他自是不担心无法退出战场。
“王都督,孙传庭此人用兵莫测,我离开之后,你切记不可轻易出战,以免中计。”李定国有些担忧嘱托王尚礼道。
对待孙传庭这样的名将,他也是小心翼翼,丝毫不敢大意。
王尚礼的能力,他自是了解的,与孙传庭相比,相差不止一个级别。
“大帅放心,我十万大军坚守营垒,孙传庭即便来攻,又耐我何?”王尚礼傲然的一笑,自信十足的道。
李定国率领的五万精兵,连夜撤出南阳,日夜兼程奔赴长安的消息,并没有瞒过南阳城中的孙传庭。
南阳作为一个钉子,一个诱饵,目的就是调住李定国这条大鱼。
为此锦衣卫的探子,在南阳周边早已经密布暗哨,李定国五万大军前脚刚离开大营,后脚孙传庭就收到了消息。
孙传庭在南阳城中同样有七万人马,天雄军各营大将皆在城中效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