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决战长安城(4)
榆林城的战斗,出乎预料的顺利,这让公孙翊也是始料未及的。
仅仅半天功夫,榆林城就被护**占领,榆林主将白文选被陈德射杀当场。
副将郭嘉无被火炮炸死鼓楼,另一名大将郭尚义眼看大势已去,在南门率部向明军投降。
东门外公孙翊大帐。
“吴王殿下,前方军士来报,城池已经拿下,请殿下入城。”当陆军部给事中陈子龙,把消息送到公孙翊面前时,公孙翊也吃了一惊。
“这是什么情况?战报我看看?”公孙翊接过战报,看罢前方传来的军情,遂道:“这个张勇了不起啊,此战他当居首功。”
“思克,你去军前召此人来见我。”公孙翊放下手中的情报,遂对孙思克吩咐道。
孙思克之父孙得功同样是出自辽东军户,后投降后金,前番公孙翊平定辽东,孙思克和起兄孙有光在盛京被俘,通过收编加入明军。
孙思克如今虽然只有十八岁,但在军中却是已骁勇善战而闻名,在白山城下一战中,他身中五箭,十一处刀剑伤口,依旧死战不退。
直到战斗胜利,他整个人已经成为一个血人倒在血泊之中,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死了,结果收尸时才发现他有气。
后来经过抢救,他却又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公孙翊途径白山城的时候,听张存仁提起孙思克的事迹,赞赏之余,遂把他招到幕府,准备好生培养一番。
燕京官职改革后,公孙翊自任内阁总理大臣、陆军部尚书、海军部尚书等职务。
而他的亲近幕僚、陈子龙被任命为陆军部给事中、孙思克、顾炎武同样授予陆军部给事中职务。
给事中一职,相当于公孙翊的机要秘书,负责参谋协助公孙翊处理手中大小事务,虽然官职不大,但权力却是不小。
张名振则被任命为海军部给事中,被公孙翊派去海州,协助陈近南组建海军事务。
对于公孙翊来说,辽阔的海洋,才是更大的舞台,华夏一统,不过是走前人走过的路罢了。
他的丰功伟绩,必须在大海上建立,所以海军部显然寄托了公孙翊未来的期望。
榆林刚刚初定,公孙翊并没有进城,而是让宣大总督田见秀,接管榆林的军政事务。
为了不惊扰城中百姓,和发生士卒犯禁事件,在稳定城池之后,公孙翊随即传令让各营的兵马,相继退出城池。
榆林是大明的故土,自然不可能向在辽西那样,执行烧杀抢掠的政策。
“殿下,张勇将军带到。”不久之后,孙思克便把张勇带了回来。
“罪将张勇,拜见吴王殿下。”张勇三十来岁,升高八尺有余,体魄强壮魁梧,满脸胡须的他,看起来就像粗鄙的武夫。
但实际上这个人却是心思缜密,幼时读过私塾,少时又进过武举,十八岁因为没有考上武举人便在榆林投军效命。
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他从一个士卒曾一度干到游击将军,之后又跟过李自成、如今又在张献忠帐下效力,但其在军中一直很低调,声名不显。
但他的身边却聚集了一帮基层不得志的武人,其中赵良栋、王进宝可堪为良将。
此次他在西门之举,看似无心,却也是他平时积累的人品才能成功。
要知道开城门可是件大事,当时那种情况,即便是人心惶惶,如果不是张勇平时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众人也不会听从他调遣的。
“你就是张勇?长安人氏?”公孙翊带着几分期待的目光看着对方,看到眼前这人和名字,他脑海中再次回想了一段历史记忆。
“罪将是长安人。”张勇见公孙翊目光似乎不善,心下不由一噔,但还是沉声应道。
“好,很好。”公孙翊欣然大笑,上前执其手道:“汝不是罪将,你是我大明的功臣,榆林之战,你当居首功,本王要上奏天子,封你为将军。”
“啊?”张勇一脸惊讶的表情,这幸福是不是来的太快了?
“怎么?不满意?”公孙翊见他表情奇怪,遂笑眯眯的反问了一句。
“满意,满意……”张勇连连点头,道:“谢吴王殿下提携,卑职定当誓死相报。”
张勇在发现公孙翊并非试探自己,而是真的想提拔重用自己,心思细密的他,当即跪地拜道。
“哈哈,起来,起来。”公孙翊大笑一声,道:“张将军,你久居榆林,不知对榆林周边的情况可熟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