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王师所至,所向披靡



八月初三,公孙翊率部拿下安州城之后,马不停蹄的杀到平城之下。

平城本是李朝王国的首都,不过经历后金入侵,差点亡国的李朝大王李倧,曾一度渡海逃到海上避祸。

最后还是靠向皇台极三叩九拜,才得以保全性命国号。

不过经此之后,李倧放弃了平城的老国都,没办法平城距离后金太近了,睡不踏实啊。

此时的李倧已经把国都定在开城。

开城虽然距离平城也就几天路程,其实也没有离后金建奴多远。

但开城有一道天然屏障,那就是飞虎领山脉,这是一座海拔最低也有千米的山脉。

而飞虎领山脉仅有一条大道,其余都是山间羊肠小道,根本不利于大军翻越行军。

那条仅有的所谓大道,也是一道狭长的山谷。

李倧如今更是在山峰上建立了关隘,以此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平城本是一座雄伟的都城,毕竟高丽也经历了近二百年的修缮,除了规模不敢比拟大明的燕京城外,防御设施之前都是十分牢固的。

不过皇台极当年攻破平城之后,可没有跟李朝王国客气,直接放了一把火,差点没把平城这座古城化为灰尽。

也正是如此,平城如今无论是人口,还是城防,经济都已经不如当初。

此时的平城府尹是金尚贤,通判叫宋时烈、兵使叫许完,监察司则是宋俊吉。

说来也巧,这几个人都是李朝王国的在野党人。

但这些人却又都是儒家子弟,崇拜之前的宗主国大明。

反对向建奴后金称臣,主张联合大明,抗拒暴虐的建奴。

这就是所谓的书生误国,这些人不是不懂治国之道,也不是昏庸无能之徒。

但却因为有自己的思想主张,但得知大明攻克安州的消息时,他们并没有慌乱,甚至连守备都没有执行。

当公孙翊率军尚在开城三十里外,金尚贤、宋时烈、宋俊吉、许完四人竟然领着平城的文武官吏,在道左迎接王师入城。

面对此举,公孙翊都有些懵逼。

他真想对这些家伙说,我是来灭国亡族的,可不是什么王师,你们这样做带路党好么?

“徐由申,这是什么情况?不会有诈吧?”虽然派出的斥候侦查,开城四门洞开,兵马皆在城内,但公孙翊还是有些不放心的把徐由申给提熘出来。

徐由申作为平安道的左兵使,在危急关头,向党守素跪地投降,从而得以幸免。

公孙翊想想自己也不能真把李朝王国的人全部杀光,既然有这样的怕死的带路党,倒也不妨留在身边当条狗使唤。

“回禀吴王殿下,平城府尹金尚贤、判尹宋时烈、监道司使宋俊吉乃是我朝大儒,他们向来主张抗金,崇尚大明宗主国地位。”

“兵使许完与宋时烈有姻亲关系,此时来投,应该不会有诈。”

“殿下王师所至,人心所向,我朝士族官吏岂能不望风而降?”

说到最后,徐由申卑微跪在地上,一脸谄媚的恭维道。

“徐将军,有此认识,不愧是个明白人,待攻下开城之后,本王定当奏明天子,为徐将军请功。”

公孙翊赞许的嘉奖了他一声,道:“佟图赖,你带徐将军上前,与那位金大人接洽一下,就说觐见仪式,待进入平城在举行。”

此次出兵李朝半道,公孙翊的军中也带来了几名精通高丽语言的后金降将。

佟图赖、佟丰年兄弟,董鄂硕和他叔叔席尔泰,他们两家都是后金女真氏族。

不过相比赫舍里氏部族、富察氏部族、叶赫那拉氏部族明显要差一些。

这也是他们没有得到公孙翊封赏的原因,不过此次出征,公孙翊也有给他们立功的机会,至于他们能不能抓住,那就不是公孙翊关心的事情。

队伍前头的金尚贤,几个见到徐由申时,倒也没有太过惊讶。

大明大军征伐而来,徐由申投降,这并不是无法让人理解的事情。

“金大人,吴王殿下说了,大明有大明的威严,这荒郊野外不变觐见,请大人在前带路,入城之后再行参拜吧。”

徐由申是武将出身,身为左兵使,也算是一方大将。

但李朝多年侍奉大明,别的没会,重文抑武这一套,却是学的淋漓尽致。

以至于朝中大臣郑忠信也不得不感慨:“无兵之国。”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防,文化再鼎盛也终究只是泡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