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公孙翊改任吴王
公孙翊改封吴王得奏折,经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在京的内阁大学士接到奏折,自是第一时间来到乾清宫,并把拟好的圣旨,直接递到新帝朱以海手上。
朱以海接过圣旨,内心忍不住骂道:“你们这些乱臣贼子,真是逼朕太甚啊。”
“朕可以不同意吗?,一脸幽怨的朱以海,强颜欢笑的,道:“燕王光复南京,功在社稷。朕准了,拿朕的玉玺来。”
很快这封圣旨连同南直隶陪都六部尚书的位置,又连夜八百里送到金陵。
这一来一去,仅仅十天时间,这速度绝对破了大明有史以来最快的决策记录。
“恭喜吴王殿下。”金陵城中的官吏,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来到公孙翊的吴王府祝贺。
“诸位大人无须多礼,奉皇上旨意,自今日起,设立江南省,划镇江府、扬州府、苏州府、淮安府、徐州府、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
公孙翊手奉圣旨,一脸微笑的道:“南直隶今后管辖金陵、太平二府,作为陪都官员俸禄。”
“李岩担任留都兵部尚书、两江总督、护漕军大将军一职。”
“谢皇上隆恩。”李岩上前拜谢道。
江南承宣布政使司行省的成立,南直隶留都的地位急剧下降。
李岩担任两江总督,接管江南、浙江两省军政大权,又担任留都金陵兵部尚书,也就等于江南大权一肩挑。
“路振飞担任吏部尚书、黄道周担任户部尚书、蒋德璟担任礼部尚书、黄璟坊担任刑部尚书、高弘图担任工部尚书,左懋第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骆养性担任南京锦衣卫指挥使,陈洪谧担任南直隶应天巡抚。”
接着公孙翊又当场宣读了南京留都的留守人员,这些官吏除黄道周此时在江西担任按察使外,其余众人皆在大殿之上。
路振飞、高弘图、陈洪谧皆是随从史可法入京的。
而蒋德璟、左懋第、黄璟坊三人则是被公孙翊从大狱之中解救出来的。
三人在金陵沦陷之时,由于没来得及逃脱,加上又表示忠于大明,被艾能奇关押在大牢之中,还未来得及处置。
“谢吾皇隆恩,谢吴王殿下。”骆养性第一个行大礼参拜。
骆养性这几天的心情只能用过山车来形容,自从看到金声桓、金成勋兄弟被公孙翊枭首示众时,他差点都在家里自缢了。
要不是家中小妾苦苦哀求,他只怕早已经死了。
没办法啊,公孙翊太狠了,几千人说杀就杀了,他骆养性如今就是一条狗,生死完全就在公孙翊一念之间。
此时的骆养性跪在大殿之上,完全是打从心里的臣服,那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他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官帽子。
“诸位大人,皇上对于你们可是寄予厚望的,希望诸位今后竭尽全力,为大明,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切莫以身试法。”
一身蟒龙袍的公孙翊,目光威严扫过殿下的众人。
那种至高无上权势,让他心潮澎湃,即便两世为人的公孙翊,依旧难以抗拒这种权利带来的愉悦感。
这一刻公孙翊也深刻的意识到,权利让人的迷失,这也是他告戒众人的原因。
“谨遵皇上圣谕。”大殿上的群臣纷纷躬身应道。
“路大人,浙江潞王哪里你亲自去走一趟,让他即刻进京面圣,传谕浙江各州府,立刻归建,如若抗旨不遵,天兵到达之日,按谋逆之罪论处。”
路振飞之前曾在浙江担任布政使,与潞王私交也不错,这也是公孙翊点名让他出使浙江的原因。
浙江若能够和平回归朝廷统治,自是再好不过,若是出兵,即便稳赢,但依旧会劳民伤财。
“下臣遵旨。”路振飞之前是希望潞王朱常芳监国继位的,这也是他从浙江赶到常州府,面见史可法的原因。
不过当他从杭州府赶到常州府时,却得知公孙翊已经奉懿安皇后张嫣懿旨,拥立鲁王朱以海登基的消息。
自此路振飞自是绝了拥立潞王监国继位的念头,因为他明白,有了懿安皇后张嫣的懿旨,鲁王朱以海已经占据大义名分。
加上燕王公孙翊权势熏天,手握重兵,更是大明战神级的人物,这个时候自己若不识时务,那必然是自讨苦吃。
“黄大人,先皇如今身陷流贼军中,无论生死,那都是我大明的君父,本王希望你出使长安,用艾能奇交换先皇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