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金声桓的反正



**镇作为金陵的外围据点,此刻三万护漕军,一万水师兵马以及三千铁骑共四万三千人马,齐聚长江码头。

隔江相望就是南京城,手持千里镜,能够清晰看到城墙上身穿着甲胃兵器的大西军巡哨士卒。

“主公,骆养性带到。”码头上一艘最新式的福船之上,公孙翊与李岩并肩而立,二人在扬州稍作休息,便日夜兼程赶回了**前线。

“草民拜见燕王殿下。”骆养性身穿一身长衫,相比在京城之时,这个人无论是锐气,还是精神头都萎靡了不少。

“来人,看座。”公孙翊回头之际,随即在靠椅上坐了下来。

“谢燕王殿下赐座。”如今的骆养性也不过五十出头,但这两年经历燕京沦陷之乱,如今又经历金陵沦陷。

加上被公孙翊驱逐出燕京,来到金陵也未能受到重用。

也亏得在金陵一直背排挤,没有授官任职,这才让他在金陵沦陷时,得以幸免于难。

“我听李兴安说你有重要情报要面呈与本王?”对于这个人,公孙翊早已经盖棺定论,之前在京城没有留用,这次之所以接见。

也是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李兴安密报,说是骆养性有重要情报,需要当面面呈。

骆养性目光带着几分敬畏的偷偷瞄了一眼公孙翊,见他表情平静,目光如剑的注视着自己,心下一哆嗦,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不知道为什么,骆养性完全就是下意识的感觉到害怕,这种畏惧之感,比之当年他伺候崇祯皇帝时,还更加让他恐惧。

他是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稚嫩的少年状元郎,短短数年已经成长成他需要仰望的角色。

“草民,草民是奉金声桓总兵密令,前来面呈金总兵反正的情报的。”

骆养性虽然紧张,但说出的事情,确实算的上一份重要情报。

金声桓之前是湖广总兵,之前在随州境内中伏,十万大军被李定国、艾能奇一战歼灭,金声桓也被俘,最后为了活命选择投降李定国帐下。

湖广的十万大军,近六万人马跟随金声桓投降。

也正是金声桓的投降,李定国艾能奇才能一路高歌勐进,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从襄阳打进了金陵城。

金声桓作为带路党,立下如此大功,按理来说,大西皇帝张献忠应该大肆封赏才是,结果如今过去一个多月,他倒是接到了封赏。

但大西皇帝张献忠仅仅只是授予了他江淮道提督一职,并要求他交出手中兵权,前往长安述职。

江淮道提督职位虽然不低,可问题江淮道如今还在公孙翊手中,也就是说这就是个空头支票。

其次他当初投降,李定国艾能奇为稳住他,让他依旧节制手下的六万人马,这要是他唯一的凭仗。

如今要是把兵马交出去,孤身入长安述职,金声桓想想都是后背发凉。

这跟洗干净脖子,往刀口送没什么区别。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他手下的参将宋奎光意外在狱中救下被关在大牢的骆养性。

宋奎光早年曾在辽东参军,曾在袁崇焕手下干过守备,袁崇焕被朝廷杀害时,按律他也要被革职查办,幸得骆养性帮忙。

虽然花了一笔钱财,但骆养性总算救了他一命,这份恩情也算是结下。

几年前督师杨嗣昌率军讨伐李自成张献忠之际,宋奎光调入杨嗣昌麾下担任游击将军,杨嗣昌死后归左良玉。

左良玉死后,他与金声桓归入湖广总督何腾蛟帐下听用。

宋奎光与金声桓投降大西军,本来就是被迫的,如今见到金声桓有反正的心思,而他又巧遇骆养性。

三人可谓是一拍即合。

骆养性得知金声桓打算反正重归大明朝廷,宋奎光又忠于大明。

而他骆养性忠不忠先不论,但这一年多他算是看透了世态炎凉。

当初他贵为锦衣卫指挥使,朝中谁见到他不规规矩矩的,可这一年多来,他活得那叫一个猪狗不如,甚至还下了大狱。

这样的日子,对于他来说,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想再过的。

所以当得知金声桓、宋奎光有反正的意图后,他立刻就进言道:“某不才,曾于当今燕王有些交情,若二位将军信得过,你们只需要送往过江,吾自当把二位将军意图告知燕王。”

“相约里应外合,光复金陵。二位将军凭此军功,足以抵消从贼之过,说不定还能升官封爵也说不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