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淮扬巡抚



出了京师,越往南,气候无疑越发湿润。当公孙翊、方光琛、王辅臣三人三骑进入兖州府时,时间已经进入二月初旬。

虽然北方的二月依旧寒冷,可作为南方人的公孙翊却知道,这个时候的南方人,已经开始耕种了,此时兖州境内的农田,却因为干旱,原本这个季节开始疯长的麦苗,如今却成片成片的枯萎。

骑在马背上,行走在驿道上的公孙翊,望着道路两旁形同荒废的田地,皱眉道:“兖州府从去年秋天开始,到如今几乎没有下过一场大雨,今年的冬小麦怕是要颗粒无收,这样下去进入四月份,兖州的百姓只怕会开始大面积的逃荒,如此循环下去,今年兖州的生计怕就废了。”

“是啊,这几年天灾**不断,即便如兖州这样的富庶之地,如今都赤地千里,此等现象,绝非是一种吉兆啊。”方光琛见公孙翊放慢马步,紧随左右的他,自是拉出马缰附和道。

“先生这句天灾**说的好啊,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也。你看看这赤地千里的景象,虽然是天灾造成的,可当地的官府的不作为,何尝不加剧了天灾的危害?”公孙翊沿途走来,也就看到一些村庄的百姓在自救挖井,却未见一个官差的身影。

“明公,这兖州是鲁王的封地,据说鲁王可是拥有良田万顷,富可敌国啊!”方光琛善意的提醒道。

兖州如今虽然划归为公孙翊的淮扬巡抚衙门巡抚,但兖州本质上还是鲁王的藩地,地方官与鲁王可谓互不同属,也就是谁也管不了谁。

“先生此言差矣,从本抚离开京师的那一刻起,兖州就属于本抚的管辖之地,从今之后,兖州、来州、徐州、淮安、扬州五府只允许出现一个声音,那就是本抚的军令,谁要跟本抚对抗,本抚定要他吃不了兜着走。”公孙翊的目光变得犀利了起来,正如他刚才所言,从今往后,这五个府他将会执行军府治权,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中。

“明公,若有差遣,属下立刻去办。”王辅臣别看年纪轻轻的,但却是一个颇有眼力劲的人。

“先生,鲁王既然富可敌国,却一毛不拔,这样的土豪,若是不打掉,于国于民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啊。”公孙翊挥手让王辅臣稍安勿躁,目光森严的他,嘴角却扬起了一丝冷笑。

“明公亲自动手的话,怕是授人以柄啊。”方光琛自然明白公孙翊之意,遂委婉的劝戒道。

“哈哈,先生果然是明白人。”公孙翊放声一笑,纵马而起:“驾!”

“驾!驾!”三人三骑穿兖州而过,数日之后便进入徐州府。

徐州府虽然从去年入冬前也一直遭受干旱,但进入徐州之后,除了一些地势比较高的田地,实在无法灌既导致麦苗枯萎外,大部分的田地麦苗长势却还不错。

基本上相隔五里便有衙门组建的民团队伍,这些民团都是青壮组成,他们要么协助百姓挖井,要么协助百姓挖掘沟渠,引导河水灌既麦田。

“明公,这徐州府还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啊。”方光琛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的惊讶道。

“徐州府乃是本抚坐镇之地,若还出现兖州那样的情况,那徐州知府就是失职,同样本抚也推脱不了干系。”公孙翊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好好得意的,前年在永城州任职时,他就组织了抗旱的工作,让永城州的百姓得以顺利度过旱灾,还喜获丰收。

如今在徐州不过是照搬昔日的经验,只要下面的人执行到力,完全是可以减轻旱灾带来的伤害的。毕竟徐州、甚至包括兖州府大部分地域都是连接运河水系的,境内河流发达,虽然干旱严重,但河流却并没有完全干枯,完全是可以引河水灌既农田。

“舅舅,快看,是我舅舅回来了。”公孙翊三人的身影刚出现在徐州东门外,这些时日一直在城门口等候的谢成,高喊着冲了上来。

“哥哥,哥哥你可算是回来了。”紧随其后的赵灵儿,也是一脸兴奋的拥了上来。

“灵儿,身体可好转了?”公孙翊翻身下马,摸了摸她的头,亲热拍了拍谢成的肩膀,道:“怎么样,王辅臣这个兄弟,舅舅可帮你带回来了。”

“谢谢舅舅。”谢成高兴的点点头,上前与王辅臣热情的做了一个拥抱,道:“王大哥,小弟还担心你舍不得那破游击将军职务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