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建立护漕军



三千群众的热情高呼,气势之盛,丝毫不弱于一支千人的军队。面对激情昂扬的百姓,公孙翊再次体会到民心可用的强大。

“乡亲们,请多保重,下次归来之时,我一定请大家喝酒。”公孙翊挥舞着手臂,驱马缓缓走过人群,身后二百骑骑射队的士卒,列着整齐的队伍,神情肃穆的跟随其后。

“公子爷,保重!”眼看着队伍走出了庄园,身后的百姓纷纷高声喊道。

“爹,娘,舅舅他们已经走远了,你们保重,我也该走了。”谢成在父母再三挽留之下,最终还是踏上了追随公孙翊的步伐。

此番北返徐州府,由于奉有圣意,所以公孙翊自是不在低调,而是直接打出护漕军旗号,两百骑日夜兼程,直奔柴桑渡口,然后乘船前往徐州府。

在家中的一月时日,李香君、董小宛、卞玉京三女有感拖累公孙翊的行程,这些时日特意让红娘子与赵灵儿二女教她们学会了骑马。虽然一个月的时间马术算不上精通,但却也经得起战马奔跑颠簸之苦。

为了不拖累行程,公孙翊带着身材娇小的李香君共骑乘一匹马,红娘子与董小宛一匹马,赵灵儿则与卞玉京同骑,这一路下来,速度自是比马车快上好几天。

而乘船之后,由于是顺流之下,速度同样比回来时快得多,这不仅仅半月时日,公孙翊一行二百人已然抵达徐州府。

六月初旬离开徐州,再次回来已经是九月中旬,虽然仅仅离开三个月,但徐州府还是有了一些变化,在铜山县公孙翊推行的新政农业试种,如今却被人全部推翻了,以至于大片坡地荒废,让原本积极响应耕种的百姓备受打击。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公孙翊,自是勃然大怒,正所谓君子报仇只争朝夕。他公孙翊可不是一个任人欺负的主,上次离开,那是有感局势还不是时候,但这次他再次回来,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凡事必须从利于自己的方向从事。

“立刻去军营。”公孙翊离开前,可是留下两万士兵在徐州府,这批军士在公孙翊走后,大部分都各自返回了家中,如今军中只剩下了四千人。

这些不愿意离开的人,主要是无家可归,所以只能寄居在营地,不过要是公孙翊再不回来,或者朝廷再不派大将来,这些失去粮饷补给的士兵,自然也会离营而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大明卫所制度崩溃造成的,之前公孙翊领总兵衔,但实际手中没有真正可以调遣的士兵,因为大明的军队都是由都司卫所控制,执行的世袭的军户制度。

而公孙翊之前的两万人马,实际上因为一部分是永城州卫所带来的兵马,大部分是招降的九山贼军,这批人马自然不属于任何卫所的人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户,朝廷一时也没有承认他们的身份,所以公孙翊一走,朝廷一时没有派大将接管,这批人马自然也就断了补给,最后他们也只能各自散去。

“大人回来了,大人回来了……”当公孙翊的身影出现在营门外时,营内那些已经开始散漫无状的士兵,立刻激动的喊了起来。

“列队!”看着眼前这批原本士气高昂,精神饱满的士兵,如今那散漫的身影,公孙翊没有责怪,而是挥剑高呼道。

“列队。”那一双双涣散的眼神在听到那响亮的喊声时,无不爆发出了一声怒吼,纷纷跑动了起来,原本混乱的队形,迅速排列成一个整齐的队形。

“兄弟们,我公孙翊回来了,从今日起,你们将会有一个响亮的军号,那是皇帝赐予的军号‘护漕军’。”公孙翊扬声高喊道:“陈德,升旗!”

护漕军的军旗是一面蓝色的绣金线的扬帆船,蓝色代表的是深蓝的江河水域,金黄色的扬帆船代表的是漕运河面上往来的商船,代表着生机勃勃的希望。

“大明万岁!护漕军威武!”当那面战旗升空之后,公孙翊举剑喊了起来。

“大明万岁!护漕军威武!”军营中的三军将士,这一刻才是真正的再次活了过来,个个都发出了一声声怒吼。

“现在给你们一刻钟时间,所以人立刻返回营房整装,然后围绕校场跑十圈,没完成的今晚不准吃饭。”公孙翊待那一声声高呼声停下之后,他随即下达了第一条军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