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我们的目标是大海



五官轮廓分明的公孙翊,身穿纹花白色儒服,常年习武的他身形匀称,一双眼神内敛而不失神采。光凭年轻的外形就不是中年的郑芝龙能够相比的,而郑芝龙可是颜岚父亲颜思齐同辈的人,这两厢一比较,颜岚的选择自然就简单多了。

“翊公子今年十六岁就高中举人,不愧是石斋先生的高徒,来年必然可以金榜题名,实在是少年英才啊。”杨天生是颜思齐的结拜兄弟,也是颜家最忠实的拥护者,自从颜思齐死后,他就是颜家商船实际的主事人,可以说他的意见几乎可以影响颜岚的决定。

杨天生年轻时就中过秀才,所以他打心眼还是喜欢与读书人交往。而他之所以放弃科举,也是因为犯了事避祸,这才跟了颜思齐跑去东瀛,然后白手起家,经营了偌大的颜家船队,要不是颜思齐意外病逝,当今的海上霸主必然是颜思齐,哪里轮的到郑芝龙。

“嘿嘿,翊公子看起来弱不禁风,不知道能不能上船?敢不敢拉弓哟?”长着一脸络腮胡,皮肤黝黑的陈衷纪,却是一个纯武夫,此人也是颜思齐的结拜兄弟之一,向来崇拜武力的他,自然有些瞧不起公孙翊这样的公子哥。

“杨叔叔缪赞了,翊能够有今日成绩,离不开恩师的教导。”公孙翊先是微笑向杨天生表达了一个善意的笑容,目视着陈衷纪道:“翊不才,尚能骑快马,舞轻刀,弯弓射长箭,不知陈叔叔以为这些够不够?”

“吹牛谁不会?我这里有五十斤软弓,你要五十步外射中酒杯我就服你。”陈衷纪明显不相信公孙翊之言。

“文表兄,借你酒杯一用。”公孙翊接过陈衷纪的软弓,对黄和说了句,心领神会的黄和立刻拿起酒杯放到了大门口,从大厅到大门口正好五十步。

弯弓搭箭,一气呵成,弦动箭出,酒杯应声而碎。公孙翊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软弓笑道:“献丑了。”

“好小子,果然有种,这才够资格做我老陈的侄女婿。”陈衷纪是个武夫,说话做事也是直来直去,倒也是没有什么心眼,这会见公孙翊露了一一手的他,立刻便开口赞同起了这门婚事。

“果真是少年英才,犬子要是有贤弟一半本事,为兄也知足了。”陈鼎也是忍不住叹道。

“元之过谦了,我看永华贤侄虽然年少,但却能文能武,它日必有一番造化。”杨天生显然很欣赏陈鼎的儿子,却是帮腔笑道。

“令郎叫陈永华?”公孙翊好奇的问道。“贤弟莫非听过我那孩儿不成?”陈鼎一愣。

“是小弟有些唐突了,不过元之兄若是不弃,小弟想给永华小侄取个表字,不知元之兄意下如何?”公孙翊拱手一笑,有些意动的问道。

“贤弟抬爱,那是犬子的幸事。”陈鼎虽然有些惊讶公孙翊的举动,但还是点头道。

“说起来还是小弟鲁莽了,表字我看还是算了,就当一个小号如何?”公孙翊摇摇头,道:“我给永华侄儿的小号名为近南,说起来不怕诸位笑话,因为近日我曾听到一个江湖传言说是‘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今日偶然得知元之兄的儿子叫陈永华,一时兴起,让诸位见笑了。”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传言有点意思,我看永华贤侄它日当得起这个称号。”杨天生却是抚掌笑了起来。

“有点意思,我看陈近南这个名号确实够响亮。”陈衷纪也是应声附和。

“我看行,多谢贤弟替永华赐名号。”陈鼎想想也没有什么不妥,随即点头表达了谢意。

“元之,既然你儿这般优秀,来年可带他来金陵进学,老朽有空也可以提点一番。”黄道周见大家对陈永华都很赏识,倒也起了几分爱才之心,想看看这孩子究竟如何,是不是又公孙翊这般聪慧。

“永华能得老师提点,那是他的福气,学生立即着人送他来金陵求学。”陈鼎高兴的应道。

公孙翊说的这些到不是真的一时兴起,而是受某小说影响太深,从而有些迷陈近南这个书中的大侠人物,要知道鹿鼎记里的陈近南,那绝对是大侠级人物。而根据金老作者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出,这陈近南实际就是陈永华的原型,而陈永华正是漳州人氏,所以公孙翊这才会直接把还是孩童的陈永华冠名陈近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