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铁剑滴血



“用何人?评判标准又是如何?”苏阳再问。

章淳没有立刻回答,而他似乎明白苏阳是什么意思。

用人唯亲,章淳知道,这么说自己的人大有人在,但他章淳敢这么做,就不怕人说,而这十几年,他虽然仕途不顺,但也并非虚度。

现在所用的人,就是这些年培养起来的,虽然不能说每一个都是良材美玉,但至少绝大多数,可堪一用。

章淳不会再犯当年的错误,王文公殚精竭虑制定的法度,最终实施下去,却被那些权贵肆意更改,说到底,还是出在用人上。

“凡心怀社稷者皆可用!苏大人以为呢?”

“心怀社稷者,自然可用,但下官以为,这个标准不易衡量,须有具体的法度,以及考核标准!”

“考核终究有限,纸上谈兵终觉浅啊!”章淳叹口气,如果仅仅是一场考核就能选出人才,那这用人也就简单了。

“一场考核,自然难以尽善尽美,但至少可以选拔一些可造之材,制定完善的监察制度,才能保证法令通行!”

“你是说御史台那些人?”章淳似乎对御史台没什么好感。

虽然御史台有几个风骨清高的御史,但大部分,都是墙头草,革新派得势的时候,他们弹劾保守派,保守派得势,又反过来弹劾革新派。

“御史台拥有监察百官的职能,缺乏对应的监督,法度不全,尚需完善!”

御史台,只对皇帝负责,而御史的奏折,只有皇帝一人能看,完全没有监督,所以即便是御史所言不实,欺君罔上,也没有人知道。

所以,在苏阳心中,御史台并不是合适的监督部门,而应该设立类似于公检法这样,三权分立的法制体系。

执法、判决、监督,相互制约,以法制替代人制。

苏阳趁机将自己对法制的计划对章淳阐述。

“缉拿、审判、监督,若是分离,岂不是又要多出无数员额,此三司职能重叠,岂不又是浪费?”

章淳听了不无担忧的说了一句。

大宋冗兵冗员,极大的拖累了国力。

章淳当下,最紧要的事情不是制定新法,而是先解决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

实施新法,目的虽然是富国强兵,但在实施前期,却需要不少的投入,若无财政保底,实施新法,不过是一句空谈。

而当了宰相之后,章淳才明白,大宋如今的状况,比当年王文公时,更加窘迫,收入与当年相差无几,但支出却增加了三成。

所以削减那些无实际用途的官员,解决吃空饷的问题,这才是章淳眼前的头等大事。

而苏阳此时,居然还准备再增加员额,这自然让他觉得不可能了。

“左相,员额问题我自然清楚,但削减的那些员额,也不能一刀切掉,官员尚且好说,一般的小吏家无余财,有无田产,被削减之后,他们何以为生?三司分立,虽然看似增加了员额,但却是必须的,只要能够严明法度,各项开支都会大幅缩减!”

章淳听了,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之色,裁撤冗员是当务之急,但如何安置这些人,却让他头疼不已。

哪怕章淳这个革新派,也同样有亲朋故旧,裁撤冗员,将谁裁撤?以什么标准,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工程。

苏阳所说的三司分立,虽然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有了一个方向。

苏阳的观点,得到了章淳的认可,接下来的话题,就轻松了许多。

不过苏阳并未在章淳面前将自己的观点全部推出来,从章淳的话语中,苏阳能够看出章淳的急切。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龄不小了,如果再不能有所作为,只怕又要落得遗憾退场。

更因为,坐在这个位置上,如果不能有所作为,别说那些保守派,就是皇帝陛下,也不会容忍他一直坐下去。

苏阳和章淳,足足谈了两个时辰,而苏阳离开的时候,章淳还觉得意犹未尽。

只是苏阳离开之后,章淳的心情并没有好起来。

虽然苏阳没有言明,但是苏阳言语中流露出的劝诫,章淳又岂会听不懂。

小步慢走,潜移默化,如果自己年轻二十岁,如果大宋的外部环境安稳,如果...

没有那么多如果,留给章淳的时间不多了,五年还是十年?还有那一堆堆明枪暗箭!

快刀斩乱麻!

章淳知道,自己没有时间去潜移默化,他比苏阳更清楚,那些家伙的危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