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儿女亲家



不久之后,两人到了广南西路治所桂州的转运使司衙门,虽然苏阳与苏轼相当熟悉,但是这一次,公私兼顾,他还是依照规矩递上名帖。

而苏轼正好在衙门里,片刻之后,就亲自迎了出来。

“亦恒,果然是你,这五六年,可想煞为兄了!”

苏轼依旧是那个性情中人,但头上的白发却多了,毕竟已经是五十七岁的人了。

不过看着精神还好,五六年间,广南西路的乱事早就理顺。

“东坡兄,你我食君之禄,身不由己啊!这一路走来,民安国泰,东坡兄功在社稷!”

“好了好了,你这口气,还真像钦差了,先随我去喝茶,今晚我亲自下厨为你洗尘!”

“哈哈,那我可有口福了!”

苏阳笑着,与苏轼把臂而入。

两人进入客厅,聊了几句近况,苏阳说明这一次的来意。

大理国的事情,自然不能提,那是他的私人行动。

而国家科学院的创建,虽然获得了皇帝的首肯,但是苏阳能感觉到,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官,对于这个所谓的国家科学院,并不怎么看中。

但好在因为苏阳的原因,皇帝还算支持,经费也足够使用,否则苏阳真得挠头了!

关于创建国家科学院,苏轼倒是很上心。

沈括与苏轼本来也是朋友,而沈括在苏轼的地盘上这些年,苏轼也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

另一方面,苏轼也算一个小发明家,创造改良各种美食那是爱好,东坡笠和提梁壶只能算是小玩意,他最擅长的还是城市规划,可以算是这个年代的城市规划建筑师。

从桂州城的布局就能看出,各种设施的分布极为合理,虽然规模不大,但五脏俱全。

“存中那边做的几样东西我看过,的确非同凡响,若是能够大量生产,别说区区狄戎,图霸天下,易如反掌!”

苏轼对于沈括那里改进的火神炮和突火枪之类印象深刻。

苏阳点了点头,“科学技术才是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动力,但是近期想要批量生产难度太大,以我的估计,至少也需要五到十年,这还是一切都顺利的情况下,在我的规划中,国家科学院不仅仅是军工厂,军事、医药、机械、农业、造船等等,还有民生百亿,全部可以列入研究范畴。”

苏轼听了苏阳的话,愣了一下,因为这完全出乎他的理解。

虽然苏轼对苏阳的理念很认可,但在这个时代,苏阳这么做,无意识挑战传统,那些老夫子如果知道,苏阳居然让人专门去研究那些三六九流的东西,只怕会将苏阳的脊梁骨戳断!

苏阳也知道,上千年的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是他也没有想过一时半刻就改变。

等科技的力量展现出来之后,那些老夫子,自然会闭上他们的嘴巴。

“钦州那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选址就暂定钦州,此事还需东坡兄大力支持!”

“钦州?虽然钦州有一些基础,但此事乃利百代的大计,钦州物资匮乏,只怕不是合适的选择吧!”苏轼却摇了摇头。

“东坡兄所言,我岂会不知,但如今朝堂初定,此事尚未引起太多关注,其中利害,他人知之甚少,可一旦.科技力量展现,其中蕴含的商机利益,如何分配?陛下亲政日浅,尚需依靠那些世家大族,我不想此社稷重器旁落,成为私人牟利工具!”

苏轼也是聪明人,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远的不说,苏阳酿酒的设备就是经过沈括改进,如今苏家以此年入数百万钱,若非当年苏阳将提炼精盐的秘方献给朝廷,只怕以此攻讦的绝不会少。

而苏轼却知道,这几年,沈括那边的研究,基本都是苏阳私人在支撑。

“话虽如此,但如此一来,只怕最终你我会成为那些人攻讦的对象,老夫已然这把岁数,倒也无所谓,你尚不满而立之年,若因此...”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至于旁人如何说,你我也堵不住他们的嘴,只是如此一来,东坡兄在这边陲,只怕还需多呆几年了!”

“呵呵,此正合吾意,老夫为人你最了解,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我若是再回去,免不了又得罪人,还不如这桂州逍遥。

对了,这一次你不急着走,桂州山水如画,保证你流连忘返!”

“哦,这个我倒是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前在钦州日短,没有余暇,这一次倒是可以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