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8 启动-第2/2页



  常洵一听这怎么行,注水增加成本大大降低了砖窑利用率,唯有出砖时不灰尘与不烫一些。可这完全可以用发口罩及搬砖用工具来解决。于是不顾工匠再三说红砖不牢固,不符传统工艺,决定他自己就用红砖,后世几乎都是红砖不可能质量比青砖差太多仍然不顾的。

  除了青红砖这生产方式常洵决定改变外,他知道这时砖窑还是如大坟包一样的东西,决定改为后世所用的隧道窑。实际上隧道窑这时或不久在福建烧瓷会有采用,那技术常洵从电视上见过介绍,只是福建烧瓷隧道窑沿山坡而建,从底下往上烧称之为龙窑。

  砖窑不如此建造,可头尾相连称之为轮窑。轮窑的好处在于建设成本低占地少,还有轮窑热量利用高,后面烧窑可以为前面预热这与龙窑一样。还有好处轮窑每日进窑出窑工作量均匀,这些可以用普通劳动力,烧窑工专业化提高技术。

  这些措施如生产红砖与采用轮窑可以让制砖生产效率提高一倍,成本下降一半,就是灵山岛建设就起码可省下超十万两银子,为数也不小的。何况大员岛建设规模更大许多倍,这技术进步的力量实在巨大。

  在制砖上常洵想到了这些点子,提出了新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工艺作用会非常显著。采石上常洵却没取得这样大的成功,虽然他提议采石可以用爆破,而不是这时主要靠凿撬。可人工打孔及火药不成熟加不得力,相关技术还要长时间摸索,一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力不可能。

  还有爆破只能采到大小不一的毛石,用于建筑墙体等用途还要凿制,节省不了多少人力反而优质岩石利用率大为下降,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对此常洵提出直接到山腹凿取试试,这技术在古代就有运用只因不广泛而失传,后世发现相关遗址还当作未解之谜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并在电视上有过报道。

  那么如此采石有什么好处让常洵记住并这时提出来,这好处就是大多数岩石山表面存在风化只是程度不同,如此一来好岩石只能剥去山皮才行,这工作量不小。

  其次这样采石在露天进行,搭脚手架成本太大不搭只拴绳子仍然不安全,直接从山顶向下凿取不存在这个问题,人站实省劲安心效率高。

  在山顶往下凿取还有其它好处是,在露天风大、下雨、天气太冷无法进行,在山顶往下凿加个顶一点问题也没有,这生产效率高外一年四季不影响开采。加上常洵还打算让工匠试试缓性火药,如行采石会效率高很多只是此时还不确定行不行。

  不仅如此,常洵在知道了这时石灰烧制工艺后让工匠试验将窑改成立式,如此上面投料下面出料可以连续生产,那是后世常洵只见过立式窑。

  还有燃料常洵也让之全改为煤炭,不然那边山林会被砍光了。而且是不好控制,工作量大还影响质量,不如包括制砖都改成煤炭。

  除了这个常洵还让生产石灰的工匠试验生产水泥,这乃都是立窑有相同之处。当然常洵也不知道水泥具体配方与具体工艺、设备,只记得二磨一烧与主要配方石灰岩、粘土、石膏,具体就让二个工匠负责,先用小炉子手工试着成功了再确定工艺与设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