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现实
考试过后,第三天的时间。
三千书院公布此次招收学员的名字,总共二十人,排在最末尾的,是‘李寿’的名字。
李旭看到有点意外,自己第一天考试交的白卷,却没有想到会被录取,他都已经想好了,以别的方式,进入稷下学宫,看来是不用了。
想要再次谢绝宴会要求李旭,还是被共同入稷下学宫学子硬拉着,一起前往庆祝的地方。
临淄城,山湖。
位于临淄城西东南方,正对三千书院,是一座人工开凿的湖泊,占据面积极大,曾经是古齐国的御花园,开凿沟渠,引东海之水灌入。
在古齐国灭亡,山湖几度移手,被不同的势力占据,做为大教宗门的山门。
到太祖人皇再造乾坤,引得诸子百家出世,山湖成为了临淄城官府的产业,后来在太宗人皇的时候,临淄官府为了增加税赋,允许民间在山湖中央的岛屿上面,开设商铺。
只是,慢慢受到诸子百家的渲染,又有一代诗词大家,留有传世千古诗词,逐渐成为了今天的风月场所。
李旭跟随共同考入学子登船,前往山湖岛屿。
“李兄,当年一代诗词大家,白六居曾经写出了湖光一色的千古诗句,倒尽了山湖的美。”
苏西站在小舟船头,看着白昼之下的山湖,有感而发。
一身已经洗的白发的灰色长衫,黑发随意落在后背,脸上尽是沧桑与岁月的痕迹,他出生并不是富贵家庭,家中几亩地,除了供自己读书,更多是为了父母和兄弟的生计。
曾经苏西也参加过几次科举,却都没有高中,到现在也不过是童生。
在心灰意冷之际,他前来此次稷下学宫招收学员,准备试试运气,却没有被录取。
可以说,又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未来就算无法做官,却也能够凭借自己的稷下学宫学生的身份,被关中各大书院聘请为老师,甚至是百族书院。
“苏兄,说是写山湖,还是要数柳大家。”又有一位成功的学子,道:“委婉凄凉,说出了山湖变迁,更是造就了山湖今日浪漫的局面。”
王博,又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学子,科举屡次不中,转为前来成为稷下学宫,成为学宫学生。
随即,小舟上面的众人,互相谈论,曾在山湖流下千古名句的大家。
李旭则是安静坐在一侧,看着众人,没有出声。
他很清楚面前这群人,也许在自己出生地,有一点小名气,却无法真正成为大才。
便是未来入官场,亦或是留在稷下学宫,未来也不可能走多远。
不是李旭贬低众人,而是现实就是如此。
三十多岁,连才气都没有凝聚,靠着童生的身份,依靠朝廷恩赐的点滴气运,根本难以到更高的层次。
虽然,诸子百家给了世人另外一条路。
也是数万人过着独木桥,能够真正一飞而起,一鸣惊人非常少。
像是诸子百家有名的天才,那个不是从小培养,衣食无忧,专心研究学问。
只不过,他们有了稷下学宫学生的身份,唯一的好处,是能够让家中过的好点。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而又冰冷。
小舟摇摇晃晃到了停靠在小岛码头,众人登上岛屿,前往已经预定好的地方。
山湖岛屿的风月,不同于帝都风月,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建筑风格的迥异,是一座座三四层的房屋,装修精美,同样是用了江南园林风格,区别在于保留古齐国时代,部分的涉及,是现代与历史的结合。
山湖岛屿上,总共有三家风月。
分别为欢喜楼、明月阁、六上天,其中明月阁最大,也是最为热闹的风月场。
李旭跟随众人来到明月阁,说了预定的房间,跟随老嬷嬷前去。
明月阁总共四层,中央是天井,最顶端是一层透明的琉璃宝顶,下方是圆形的舞台,第一层是零散分布桌椅,第二、三、四层是独立的房间,越往上消费越贵。
众人预定的位置在三层,当走入里面的时候,已经有人在了。
“诸位同学,可是来迟了。”
爽朗的笑声,已经等候多时的李元文,看着进来的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