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130章-第3/3页





    这是毁灭性的,快速的,猝不及防的,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伟大的领导人先后谈到“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注1

    想到这些,田小苗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第三个五年计划,有着伟大的设想,重点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了首位。我们想过好日子,可敌对势力不答应,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计划。

    三线建设,就是这时候提出来的。

    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均衡,重工业集中在东北,轻工业集中在沪上等沿海城市,若是从海上和空中实施打击,一下子就被摧毁了。涉及到国家安危,民族存亡,谁都承担不起这个代价。

    而内陆地形复杂,有纵深发展,从战略角度可以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在大后方,按照重工业、轻工业、国防工业复制一套体系作为备份。若是一线、二线瘫痪了,还有三线。敌人敢打进来,就让他们有去无回。

    这是破局之招,代表的是谋略,也是决心和勇气。

    后世有人抹黑,说不顾民生,夸大了威胁,造成了误判。

    这是很可笑的,当你毫无防备时,就是个靶子。当你全副武装时,靶子没了,想威胁的就要掂量一下。以战止战,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

    田小苗攥紧了拳头。

    建国之初很艰难,而六十年代的危机一点也不亚于当初。

    “三线”建设从开始,一干就是十五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直到八十年代才告一段落。而那时候的大西南发生了巨变,从穷乡僻壤成了军工体系重镇。

    为了支援“三线”,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科技人员、知识分子,还有解放军战士义无反顾地奔赴西南,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那片土地。

    后世有人嘲笑,那些防空遗迹。

    殊不知,没有这些备份,就没有后世的和平。

    有备无患,说的就是这个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