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庙中神仙
同年间,大河府西南一隅,黄沙镇上的黄龙古庙,因地处狭远驿站信鸽全无,庙中众僧仍在日夜更替中稳定劳作、唱渡佛偈。
距离当年元衡方丈在庙门前考核小僧人之时,匆匆又过去了六载时光,当年稚嫩聪慧的小僧人,已然成长为成熟隽秀的青年男子。
远山上晨鸡方才起鸣,随风声悠悠传入古庙,然心早已完成了一套“勤身拳”,匆匆用过淡白粥、野荠菜等斋食后,便疾步跑向后院,寻祈柏师叔练习刀枪之术。走出寺庙后门,早见那祈柏师叔背身在木人桩旁御起木剑,左突右挡。
多年来祈柏勤耕不辍,在自己练习之余,必定耗费半日时间倾囊相授,教导然心武学道理,除开刀枪之法,中间还掺合实战技巧,教他在战场之上,何种武器更适合近程搏斗,何种器具更巧于远程输出,后续还会系统讲解战场用兵帷幄之道,直把为将的道理,讲得淋漓尽致,大巧不工。每每到酣畅处,然心对祈柏的敬佩便自提升一分,觉得他在用武之道简直无所不能。然心既是少年男性,当然喜欢刀枪用棒,英雄故事,因而最喜上祈柏教授的内容,早课上可以学练并举,大是畅快。
“小师叔,我到了。”然心高声冲祈柏喊道。
祈柏也不回头,只传递声音过来:“然心,你且先去树旁倒立一盏茶时间,待我练完这套落竹枪法,便来找你。”
然心点头应诺,自一旁榕树下双手撑起,倒吊稳住,抬眼看向黄泥地,他先放开右手,但留左手四指稳稳支撑。他左手的小指自幼时便被削去一截,自己也常感纳闷,长大些许的时候便问询庙内的众师兄师伯,皆无人能答,不得要领。
祈柏枪法练毕收招,便将然心喊到身畔,两人同在榕树旁的圆石凳坐下。祈柏说道:“近日苦练,皆为武道,今日继续授你为将之道。”
然心听了,眉睑微张,低头恭声道:“弟子有所不解,习武从文是为立正驱恶,鸣不平之事,竖道德之风,明世间之理。为将者,却是为国出征,捍国家尊严,戍百姓安稳,弟子既已是庙中之人,也无从戎的打算,即便从了戎,也做不到统御千军万马,学习这将道兵法,似无必须之理?”
祈柏五官本就生得棱角分明,清癯高傲,此刻听罢虎目一睁,更添霸气:“忝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与为人之道一脉相承,为将即为人。将道之中,可感悟出许多道理,我授你理论,与你沙盘拆解诸般传奇战役,看领军者的应对之道,在无数的判断推演中,可磨人筋骨、砺人意志,悟出人生道理,往后你如能从戎,自能从善如流,倘若是从文,也能从这积累中学以致用,观人入色,于国于己均是大有裨益之事,你不需多有疑虑。”
然心听了确以为然,点头示意认同,不再言语,低声倾听祈柏讲述。
“将有所谓“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以白话说之,“五善”便是: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署,擅长正确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便是: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
祈柏豁然站起,道:“说至酣处,下面与你拆解一百三十年前,始皇帝霍济寰与时大望国大将肖篷争夺促狭河渡口的一场遭遇战。你随我到偏书房,我拿沙盘小旗演练给你看下。”
然心便随祈柏在偏书房足足呆了两个时辰,在祈柏的实际操作与引导下,可谓是脑力竭尽,深穷思路,比起驰骋赤炎在庙前的黄沙古道跑个两个时辰要辛苦更甚。
自祈柏的偏书房出来,已是晌午时分。然心抖索身体,双手高举擎天稍作放松,便匆匆到后院小树林采摘干草,为赤炎筹备粮食去了。
待侍奉赤炎回来,将其关入马厩后,他便朝东侧厢房祈松的旧厢房走去,下午的授课时间大多由祈松长老负责,间或元衡方丈会穿插授学。祈松的房子狭窄得几近无法正身而入,入门便是一张巨大的方形胡桃木大桌,上首放置了各类大小不一的褐色瓷瓶,及形态迥异的容器捣勺,每瓶罐前用碎纸片写上名字,可见是诸般中药材的名字。在一边的竹编高架上,还有若干体型大些的箕形、方形器皿,上面盛放颜色各异的粉末状、沙粒状物什,厢房角落处放置一尊青铜鬲,用于烹煮、加热研磨搅拌好的材料,青铜鬲上首的墙上,还用硬物戳开了碗口大小的空洞,直通外界,从而排出产生的热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