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百老汇-第3/3页
就像电视剧里和珅没事哼着京剧的曲目,萧鹏只得感叹,和珅难怪那么能贪还没事,丫的肯定是穿越过去的。
言归正传,沪市市民对京剧那可真是趋之若鹜,对名角那是追捧有加,京剧里的名角开始为观众瞩目,成为戏迷追捧的对象,社会上捧角也成了一种风气与潮流,上至达官贵人,下及平民百姓,捧角已经变为狂热。
其中商人是捧角的中坚力量,因为捧角需要钱,而商人穷的也就剩下钱了,从清末开始,富豪们在戏园里挥金如土,‘销金窟’最早就是指戏园。
银行界的金融巨子也是捧角的急先锋,民国时期沪市是华夏的金融中心,金融人才云集,他们也醉心于对京剧名角的追捧活动,时常一掷千金。
文人也是捧角的重要力量,虽说文人经济实力差,但是文人有笔墨作为杀手锏,他们的力量可不容小觑,既能使一个名伶声誉陡降,也能使落魄者一举成名,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
捧角的另外一个群体就是新闻界了,用各种花边新闻逸闻轶事吸引市民,不管好的坏的,增加了曝光率再说。
还有什么达官贵人、流氓大亨之类的捧角群体,他们的捧角方式更简单:直接把名角收为‘干儿子’‘干女儿’,有事听听戏,没事上床演演戏。啧啧,电影里葛优扮演的‘袁四爷’,正是这么一个角色。
再加上对喜欢的名角含有饱满热情的普通市民,这就构成了当年捧角的大军,现在华夏那些追捧偶像的,不也就是这些手段么?砸钱,宣传,买人凑热闹。。。。。。没有点新意,差评!
千万别小看这些捧角的人的力量。他们能把人捧到一个难以置信的高度。就像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人送绰号‘梅半城’,意思就是他的财富,可以直接买下来半个京都!即使他身边的琴师甚至是龙套,都可以在京都买下一条胡同。
当然,梅兰芳和现在那些赚到钱就耍大腕的明星不同,人家生活的不张扬,寄情于交友和字画,当时他的粉丝被称为‘梅党’,梅兰芳居住的胡同直接是当时京都最有名的艺术沙龙,还是著名的外交场所,光在这里接待过的国外包括文艺界、政界、教育界等各界人士,就多达六七千人,这还只是国外。。。。。。人家梅兰芳也是有真本事在身,至今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中,就有梅兰芳表演体系。哪像现在的小鲜肉,都不知道演过什么戏唱过什么歌,就被人捧到天上去了,捞钱捞到手软?
文杰小声道:“老板,你要送花起码要告诉我送给谁吧?总不能让我每人送一束花吧?”
“咦,你倒真给我出了一个好主意。”
“啊??????”
ps:感谢书友1知秋一叶1、洛冰狄玮、Pp_peggy、苍穹的祈禱、Earl_、看世间百态尽、陆锅锅、书友47768680、眼镜蛇妖、霸气的蒲公英、xiutao1、主驸、陈昊然12、o秋天de落叶o、书友44657962、大连铁子的月票打赏。。。。。。老杨拜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