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假死蒙难英宗三请东门永昌
李梦阳领着十名锦衣卫来到了陕西应家堡,天空阴沉,乌云密布,堡内一片庒严肃穆气氛。李梦阳到了应家见门挂挽联,青纱高玄,李梦阳心起疑惑,进院一看高搭灵棚,松柏环绕,白幛高挂,灵柩前摆着瓜果供品,全家人出了两位老人其余的人都戴起白孝。
应二娘从屋里走出来,掩面向李梦阳说道:“昌儿这命真苦哇,一病不起,这不--”
李梦阳诧异的问道:“忠义伯什么时侯殁的?”
应二娘答道:“前天没的。唉--我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哪,我这命怎么这么苦哇?”
李梦阳心里一酸,不禁潸然泪下,说道“我来晚了,未能和忠义伯见上一面,惭愧,惭愧呀!”他来到了灵前上了三柱香,拜了三拜。
李梦阳也不是傻子,就那么好糊弄,他见东门长江和公长河两位小公子脸上还带着笑容,便起了疑心,知道这事情有诈,想弄出个究竟来。
晚上,李梦阳偷偷地来到了灵前,推开棺盖向里一瞧,只见东门永昌直挺挺的躺在里边,一阵狗吠,老管家在后边说话了:“大人,还没休息?”
一句话,把李梦阳吓了一跳,他也没来得及细看,便把棺盖盖好解释道:“我和忠义伯是朋友,来见他最后一面。”
老管家道:“这回大人可以放心了,回去可以交差了。”
李梦阳“啊,啊”了兩声没有下文了,走回了自己的卧室睡觉去了。翌日,李梦阳告辞回京去了。临走时,李梦阳对应二娘说道:“老夫人,忠义伯的灵柩多停些日子,等圣上派弔唁的使者来了再出殡。”
应二娘道:“别麻烦圣上了,他老人家日理万机就别打扰了。”
李梦阳道:“要得的,要得的,忠义伯为国为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圣上怎么会不派使者来弔唁哪?”
李梦阳回到了京师,把东门永昌己亡的消息报告给了英宗皇帝,英宗听后是泪流满面,问道:“东门爱卿真的殁了?”
李梦阳道:“殁了,是我亲眼见他入殓的。”
谢迁道:“忠义伯是位练武之人,身体健硕,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不对,这里边肯定有诈。”
英宗问道:“谢爱卿的意思说东门爱卿的死是假的,他为什么要欺骗朕哪?”
谢迁单刀直入地说道:“这说明他对圣上已经失去了信心,一个失去信心的人您想他还会听召唤吗?那是不可能的。”
英宗问道:“朕有什么对不住他的?难到一次失误他就怀恨在心了?”
谢迁道:“不是他怀恨在心,而是他对圣上不抱任何幻想了。”
英宗脸色突变道:“难道他和宁王阵前私下谈话这不是事实吗?说实话,朕没治他罪就己经很宽容了,他却对朕失去了信心,真是岂有此理!”
谢迁见英宗脸色都变了,劝说道:“现在不是谁怪谁的时侯了,而是朝廷需要忠义伯,前线一败再败,过不了三五个月就兵临城下了。”
英宗一想谢迁说的也对,改口道:“你不说他死是假的吗?那好,你去一趟,拿着朕的圣旨,去吧。”
谢迁带着十名锦衣卫直奔陕西应家堡,到了临潼时找了家客栈住下。谢迁只带两名锦衣卫换上了便服,带上这两名锦衣卫向西北方向的应家堡而来,到了应家堡,找了家客店住下,这家小店正对着应家的大门,他仔细地看了下应二娘的府第,白墙灰瓦,门口一对石狮子,石狮子旁边矗立一根旗杆,旗杆上张着一面黑幡,大门上挂着白幛,门扇上各玄着一个花圈,门口两旁摆着苍松翠柏,一派粛杀景象。
弔唁的人络绎不绝,谢迁蒙住脸混在人群中,他进了应府直奔后院,见有座小房子孤零零矗立在墙边上,有一侍女往里送饭,他随着那女子进了那小房子,里边灯火通明,一溜台阰通往一座地宫,那侍女把红漆盘放到一个小桌上便往回走,谢迁赶忙退出了地道,躲在了一棵树后面。等那女子走远了,他又走进了那座小房子。
谢迁走进了地道见那红漆盘不见了,便蹑手蹑脚向地宫里边走去,只听里边一个人说话了:“有人来了。”声音虽小,谢迁确听的清楚,那声音分明是东门永昌的。
谢迁来到了地宫,只有一个小童在里边,根本没有东门永昌,方才还听到了东门永昌的说话声,怎么眨眼间连个人影都设有了呢?他向那小童问道:“你家主人哪?怎么转眼间就没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