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英宗国丧死而复生



英宗驾崩,宫内一片哭声。可忙坏了太监总管王真,他命小太监用黄纸把红色的宫墙蒙起来,用兰布把宫门罩起来,王公大臣们把蟒袍都换成了孝袍,齐刷刷地跪在灵柩前。京师店铺的灯笼都用黑布罩上,红色的匾额都用黄纸包裹上,免得露红。百日之内,民众不得迎婚嫁娶。

发丧这天更是隆重无比,九十九名御林军开道,黑地白章的龙凤旗在前,一百零八名太监手执幡幛紧随其后,僧道尼各三十六人手执法器跟在后边,九十九名宫女手捧素色花篮跟在僧道尼的后边,一百零八名杠夫抬着英宗的灵柩,后边跟着满朝的文武大臣。到了茔地下葬,哭声震天动地,不绝于耳。

一个小太监耳朵尖,听寿材里有动静,他喊道:“来人哪,圣上活了!”他这一喊,众大臣都来仔细辨别,里面果然有动静,太监总管王真要人把棺椁打开,扶英宗坐了起来。原来英宗是假死,是一时被吓,血迷心道,这一路震动,血道通了,人也醒了。东门永昌回家,他来到芙蓉花的房间,见她在哭泣,他知道她为啥而哭,她是哭父亲也先尸首分家,不能合葬。东门永昌劝解道:“别哭了,我没想到小伯颜这么不讲交情,我都说了大王是我岳父,他还是把尸首给分家了,结果可好,他为了请功,却吓死了一回圣上。”

经东门永昌这么一劝,她一想父亲死的也值了,这不是死大王吓死病皇帝吗?想到这,芙蓉花止住了哭泣声,说道:“我是哭父王活着时最疼我了,可没得我济,做女儿的我于心不忍哪?”

东门永昌道:“那咱们就逢年过节时多烧点香火嘛。”

没过半个月,小伯颜的送亲使者来了,他们送来了东门永昌和许来的两位夫人,送给东门永昌的叫筱兰花,她是按中原人的装束打扮的,红衣裤袜红鞋子,一块大红丝巾蒙在头上。车到了忠义伯府,送亲的司礼官上前喊道:“请忠义伯来接新人哪!”

老管家一听又来了位新人,连忙跑进上房报告老夫人:“老主人,外面又来了一拨送亲的,说是小伯颜为少主人选订的,不知如何应付?”

养母心中窃喜,吾儿到处留种,不愁我东门家不兴旺发达,起身道:“到大门外去看看。”她又对丫环道,“你去找昌儿来问问。”

丫环红儿找东门永昌去了,养母随同老管家一同来到了大门口,问道:“这门亲事是谁提的?”

司礼官右手拊ieng躬身一礼道:“是我家主人给提的亲。”

养母又问道:“这门子亲事是真的吗?”

司礼官道:“觉都睡了,那还能有假吗?”

这时东门永昌来到了门前,他认识那送亲的官员,他对母亲说道:“母亲,这事我忘了向您汇报了,这事是真的。”接着他把事情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

养母道:“即然事是真的,那就让车辇进府吧。”

两辆大车进了府第,一辆是新人的彩车,另一辆大车里装满了嫁妆。等卸完了车,东门永昌拉着新人走进了大堂。养母道:“昌儿,现在就拜堂吧!”

东门永昌问道:“母亲,不举行仪式了?”

养母心想你还要四眼齐哪?笑着说道:“圣上刚驾崩过一回,百日之内不得举行婚嫁仪式,你忘记了吗?”说罢,养母坐在椅子上,一对新人过来给养母叩头,算是结婚了。

最近,京师里出了件怪事儿,一些青年人莫名其妙的失踪了,发现时不是一具死尸,便是疯疯癫癫的样子,都是骨瘦如柴,眼大如灯。

有一陕西举子名叫宜人,年方十八,生的齿白唇红,进士没考中,身上的银两又花光了,便寄住在城西的一座破庙里。晚上他借神像前的残破油灯读书,他读上句,外面便有人接下句。起初,宜人以为是鬼魅在作祟,吓的他哆哆嗦嗦的不敢出声,日子一长,他发现是一位白须老者,便上前问道:“老人家是何人?”

那白须老者道:“吾乃月亮之神也,见竖子每日用功,不免起怜悯之心,特来夜夜陪读。”

宜人惊喜道:“仙翁即是月亮里的神仙,能否带我去月宫一游?”

白须老者道:“带你去可以,不过你可不能流连忘返。”

宜人满心欢喜地说道:“好,我全听你的。”

白须老者道:“你闭上眼睛,我们要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