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过瀚海西寻小伯颜



东门永昌和许来率领三百名火铳手北出长城,沿着长城向西而行。这天来到了一处沙漠,只见黄沙漫漫,一望无边,头上的太阳象个大火炉烤的士兵口干舌燥。他们来到了一条季节河,河道两旁长着骆驼刺,偶尔有几墩沙柳在风中摆曵。东门永昌指着干涸的小河道:“下马,在河滩上用刀挖坑,饮马!”

士兵见那干硬的河床,问道:“将军,这能有水吗?”

东门永昌满有信心地说道:“你们挖吧,挖到二尺多深水就出来了。”

士兵们挖了二尺多深时,果然有水了,喝一口还挺甜的。一个士兵问道:“将军,您是怎么知道会有水的呢?”

东门永昌解释说:“这是条季节河,夏天河水泛滥时就灌满了水,大水一停止河就干涸,这水刚退去不久,所以我才认为它会有水。”

这些士兵很偑服东门永昌的阅厉,虽然他岁数不大,可学问不浅。饮完了马,又装满了水囊,吃了点东西继续赶路。

走了**天,才走出沙漠,来到了边缘,沙柳多了,偶尔还能见到一些小草,不知名的小黄花在草间绽放,鸟儿在空中鸣唱。许来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说道:“我们终于走出了这死亡之海,往前走就是草原了。”

一只兔子从人们的眼前跑过,一个士兵摘下火铳刚想要打,被东门永昌给拦住了,一只苍鹰俯冲下来,抓起兔子飞到一个年青猎人身边。东门永昌上前问道:“年青人,你见过一支新搬迁来的队伍了吗?”

那年青人看了东门永昌一眼说道:“我是年青人,你的岁数也不大呀。”

东门永昌马上改口道:“这位仁兄,冒犯了,冒犯了。”

那青年挠了挠脑袋想了一会说道:“两个月前,有一支队伍拉家带口的打这经过,他们好象向北去了。”

东门永昌问道:“仁兄能带我们去吗?我给你银子。”

那青年摇了摇头:“不能带你们去,我还打猎呢。”

东门永昌见他不肯带路,也不勉强,挥手让士兵上马,一直向北找去。过了这片沙砾区,便来到了一片草原,草原伸到了天边,上面长满了各种野花,如同一幅挂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美极了。

远处,一群羊在吃草,放羊人悠闲的坐在草地上,几只牧羊犬趴在主人身边,真是一幅壮美的诗篇:草地、山花、羊群、牧羊人、牧羊犬,再加上远处洁白的毡房,真让人心旷神怡,人们望着这美景都陶醉了。

东门永昌朝牧羊人走去,到了跟前下马一揖后问道:“老人家,你是否见过一队人马打这经过?”

那牧羊人把手中的鞭子往远处一指道:“在这一百多里地有个叫海勃弯的地方,那里有股新来的队伍,你到哪打听一下吧。”

东门永昌听后连连道谢,和许来领着三百名火铳手向前奔去。大约跑了一个时辰,来到了一座军营,东门永昌上前问道:“请问这是小伯颜的军营吗?”

那守门的士兵一立睖眼睛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敢直呼我家少主人的名讳?”

东门永昌心底一喜,喜的是终于找到了。他说道:“我是明朝英宗皇帝的特使,请你们通报一声。”

守门的士兵一听是明朝特使,急忙向里通报。不一会,小伯颜带领手下迎了出来,上前问道:“小的便是小伯颜,哪位是明朝特使?”

东门永昌上前一揖道:“在下是明朝忠义伯兼兵部侍郎东门永昌。奉英宗皇帝来寻找阁下,我这里有兵部的公文。”他把公文递给了小伯颜。

小伯颜看完公文,还礼道:“英宗皇帝如此怀念家父,小侄十分感动。”说完,他向东南方拜了三拜。

东门永昌又把许来介绍给了小伯颜:“这位是忠孝伯兼殿前指挥使许来将军。”

小伯颜上前一手拉住一位特使,向牛皮大帐走去,走了一段路,他又向中军说道:“你去按排一下特使带来的人马,马上开饭,给我和两位特使按排一桌酒菜。”中军答应了一声按排去了。

三人进了牛皮大帐,席地而坐。东门永昌道:“只打吾皇听说丞相大人归天以后,病情更重了,整天哭泣,思念丞相大人对他的好处,这次派我们二人来就是为丞相报仇而来的。”

小伯颜道:“吾父生性耿直,不会虚心假意,能结交下英宗皇帝也是他老的福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