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应二娘命人寻子到江浙



环儿背着东门永昌回到了旅店,东门永昌对环儿道:“环儿,当初我来报仇时,恨不得把应二娘千刀万剐了,可见到她却是另外一种感觉,恨不起来了,你说怪不怪?”

环儿道:“那是你被她的外表给迷惑了,这人背后有东厂和锦衣卫的支持,坏事做绝,好事不干,你看她用的四虎,你就全明白了。”

东门永昌没说什么,他觉得对方好象也在手下留情,不然今天两人总会有一个人倒下,说不定那倒下的就会是自己。

应二娘腹部受了伤,被家丁搀扶回到了自己的卧室。她回想起今天这场打斗,还历历在目。她觉得只打见到了东门永昌就有一种亲切感,他是五月初五生的,今年十九岁,名字后边也有个昌字,出了出生差一个月之外,别的都符合自己儿子的条件。应二娘陷入了沉思:她原名叫张月娥,十七岁时与邻村一个叫公典的小伙子相爱了,俩人卿卿我我,白天小伙子去放羊,张月娥去打猪草,傍晚小伙子把她送回家。一来二去俩人便有了身体上的接触,张月娥怀孕了。俩人私订了终身,小伙子是非张月娥不娶,张月娥是非公典不嫁。

天有不测风云,张月娥的父亲把她许配给了百里之外的一个大户人家当儿媳妇,那大户家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叫孙英,有一天孙英骑马路过,见张月娥长的天仙一样美丽,便央求父母托媒人去张家说亲。张月娥的父亲很爽快的答应了此事。张月娥知道此事后,把此事告诉了小伙子公典,公典想不开便上吊了,吊死在一棵树下。张月娥一听心上人上吊了,也来到了那棵树下,栓好绳套,把脖子伸了进去。这时,绳子断了,她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位老尼,这老尼头戴僧帽,身穿僧袍,脚穿僧鞋。张月娥两眼流泪,问道:“大师,你为何救我?”

那老尼道:“救你一人是救两条性命,你死了你肚子里的孩子不也跟着完了吗?这叫一尸两命,我老尼向来是以凶残著称,今天是看你肚子里孩子的面才救你的。”张月娥转念一想,老尼说的对,我死了肚子里的孩子也死了,活着生下他,也算是对心爱的人一种报答。想到这,她对老尼道:“大师,我下步该咋办?”

老尼不加思索的说道:“把孩子生下来送给人,然后跟我上天山。”老尼把张月娥按排在一家客栈里,住了两个多月,孩子出生了,是个小子。张月娥用个小被把孩子包好,里边夹了张纸条,给孩子起名叫公元昌,对接生婆道:“请妈妈把这孩子拣个好人家送人吧。”

接生婆把孩子抱走了,以后的事情张月娥便一概不知了。

张月娥跟随老尼上了天山,学艺三年后下山,路过应家堡时见两个大汉在和一个青年人死战,眼瞅那年青人就要被那两个大汉杀死了,张月娥出手相救,几个会合便把那两个大汉杀的落荒而逃。这年青人上前一揖道:“女菩萨,谢谢你的救命之恩,请到庄上大堂一坐。”

进了应家堡,到了大堂,那年青人自我介绍道,说他是应家老二,大哥英年早逝,现在只有自己主持大事。张月娥也做了自我介绍,说自己孤身一人,路过此地才出手相救。应二爷听说张月娥孤身一人,心里有了想法,如果把她娶到手,还怕那些盗贼吗?想到这,.他找自己的母亲商量,母亲满口答应,并要管家去说媒,那管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成了这门婚事,最后张月娥道:“我有过心上人,并且和他生过孩子,如果二爷不嫌弃我,那我就答应了。”

回头管家把这话一学,应二爷道:“生过小孩怕啥,结过婚更好,回锅肉更香。”

从此,全家人上上下下的都叫她二娘,她的原名人们都忘记了。她和应二爷结婚不过五年,老祖母和二爷就先后去逝了,她成了gue妇,也成了应家的主心骨。

应二娘把大狼朱子豪叫到身边道:“你去帮我寻找我儿子公元昌,先去金陵寻找我当时住的那家老店,找到接生婆,问问她把孩子交给谁了?我得闭关休养些时日,待伤好后再战东门永昌。”她又把脸转过去对管家道,“如果东门永昌再来挑战,你紧闭大门便可。”

大狼朱子豪骑上快马不到半个月便到了金陵,找到了应二娘告诉他的那家老店。他一打听,店小二便请出了店主人,一位六十岁开外的老人。店主人道:“说起来话可长了,那还是十九年前的事了,一位老尼领着一位年青女人来到了店中,过了两个月那女子便生下了一个男婴。给她接生的稳婆是镇东头的刘稳婆,你去找她问问,看她把孩子送给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