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御书房安安静静的,皇帝和太子都很忙碌,这时候,守门的小太监进来了,禀报说丞相带着六部尚书来了。

    丞相带着六部尚书已经对赵瑾在御书房学习的事情见怪不怪了。

    “陛下,如今才是初入十月,北方已经下雪了,估计今年的天气不会太好,虽然是瑞雪兆丰年,可是,也有许多百姓抗不过这寒冬腊月。”丞相道。

    “得让各州府早做准备”

    太子站在一旁听着政务,时不时的说上两句自己的意见,御书房都是大臣和皇帝、太子讨论的声音。

    将冬日抗寒的事情商量过之后,大家进入了短暂的休憩,御书房中没人开口说话,这时候,众人听到了呼噜声,所有人都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就看到赵瑾趴在他的书桌上睡着了,睡得特别香,口水将桌子上的宣纸打湿了,呼噜声也均匀的响着。

    皇帝不由得捂住自己的眼睛,这小子还真是能搞事情,在这些大臣的面前光明正大的睡觉,这几位大臣可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这几位大臣出去说上两句,这小子日后在朝堂也会被人嫌弃不靠谱,得不了实质性的差事。

    “去把那小子叫醒。”皇帝无奈吩咐道。

    “是”高德全来到赵瑾身边,轻轻的拍了拍赵瑾,“五皇子五皇子快醒醒”

    赵瑾睡眼朦胧的睁开眼睛,看到高德全的脸,他换了一个方向趴着,嘟囔道“高伴伴,我还有点困,我再睡一会儿。”说完,赵瑾又睡了过去。

    皇帝无奈的叹气,对高德全道“找个小太监,把小五送回长平宫。”

    “是”高德全快速出去,叫了两个太监过来,太监将赵瑾抱了起来,没有将赵瑾弄醒,就把人抱走了。

    等赵瑾走后,皇帝才叹了一口气,替赵瑾找补道“这小子估计昨天晚上没睡好,今日精神不济,让诸位爱卿见笑了。”

    众位大臣都说是,只不过相信了没有,众位大臣的表情都能说明情况。

    插曲过了,御书房又响起讨论国事的声音。

    等天已经擦黑,丞相和六部尚书才从御书房出来,太子亲自相送。

    六部尚书也识趣,知道太子和丞相的关系,太子马上就要娶丞相的孙女了,自然也有其他的话说,所以借口先行一步出宫了,只留太子和丞相在后面慢慢走着。

    “据说今年大皇子不回京过年是吗”杨丞相道。

    “父皇已经收到了老大的家书,确实说今年不回京过年,每到冬日,北方的一些外族就想着南下中原烧杀抢夺,老大说他今年要亲自镇守北方,拦住北方外族南下。”提起大皇子,太子的眼睛里就闪过一丝阴郁,所有的皇子中,大皇子是太子最忌惮的那位。

    “忠勇侯在军中的影响力甚高,如若不是忠勇侯有两个不争气的儿子,以忠勇侯的军功,应当是国公了,而非只是侯爷,有忠勇侯帮忙,大皇子去镇守北方,必定能挣得军功,到时候陛下应该会大力封赏。”杨丞相道。

    杨丞相把现状说了出来后,太子沉默了片刻,最后双手合十,向杨丞相拘了一礼,道“还希望丞相帮助孤,孤日后定会好好对待太子妃。”

    杨丞相轻轻一笑,他对太子还是很满意的,太子很聪明,只不过才刚踏入朝堂,涉世未深,缺少历练,“今年冬天特别的寒冷,到时候必定会有难民流离失所,安排流民的差事太子不如单独承接下来,届时,大皇子有军功,太子殿下亦有功劳,虽然不能完全压一头,至少不会输。”

    太子一听,喜不自胜,突然他又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如若没有灾民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