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目标比邻星
三体问题是天体力学的基本模型之一,它给人直观的感受便是——无解。
试想一下,有三个质量、位置和速度都为任意值的天体,在相互之间引力的作用下围绕运转,而且这运转的过程还是在三维层面进行的,那么它们的运动规律受到混沌理论的影响,根本无法被精确的计算和预测。这就是三体模型最为显著的特点。
事实上,在浩瀚宇宙,三体模型是很常见的一种天体位置关系,甚至就连太阳系中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如果不考虑其它星体的影响,三者间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典型的三体问题。只不过,由于太阳的质量过于巨大,而月球的质量又太小,从宏观上看来,它们虽然符合三体模型的基本条件,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模式。
比邻星——人类此次远航的目标星系,就恰巧处在一个自然形成的三体模型中。
比邻星距离太阳系4.2光年,是宇宙中除太阳外,最靠近人类世界的恒星,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从地球上观察,比邻星的视星等为11,是一颗光线暗淡的红矮星,亮度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从地球上仅凭肉眼几乎无法分辨。
比邻星并不是一颗孤独的恒星,它位于半人马座,和另外两颗质量稍大的恒星构成了半人马座阿尔法三星系统,也就是所谓的三体系统。尽管人类曾一度怀疑,这种纯粹的三体星系无法维持稳定轨道,但半人马座阿尔法却并未表现出复杂的运动过程。
就如同任何一个普通的恒星系一般,这个由三颗太阳构成的特殊天体结构,看上去是那样的稳定、充满和谐的韵律。两颗质量较大的A恒星和B恒星距离很近,形成了一个互相围绕旋转、且位置相对固定的二元系统。而C星,也就是比邻星,在几十亿年前形成之初,就被甩到了AB双星系统0.2光年外的位置,变成了它们的遥远“卫星”——围绕着AB星二元系统的质量中心做公转运动,微小范围上尽管有所起伏,但在天文尺度上却运行平稳。
人类之所以将此次远航的目标定为比邻星,除了与太阳系距离靠近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比邻星系中有一颗固态行星。而更幸运的是,这颗星球,还正好处于比邻星轨道的宜居带上。
它就是比邻星b——人类文明为自己选择的第二家园。
4.2光年,和宇宙近乎无限广袤的空间跨度相比,绝对是一个短暂如须弥的距离。可是就人类现有的科技力量而言,那依旧是需要消耗近千年时间、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勉强到达的目标。
现如今,得到了立方体的帮助,这个时间已被缩短至几小时。
天苑四舰队和人类文明的融合,使远航计划再次变得复杂起来——虽然在战争中有近千艘飞船被毁,天苑四舰队的飞船保有数量依旧超过了300艘,而且还都是长度达几公里的庞然大物。
在完全收纳了人类仅存的一百多艘飞船后,立方体有限的内部空间不可能再承载数量众多、体积庞大的天苑四舰队。考虑到安全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无奈之下,人类只得选择一个较为折中的远航计划——安排幸存的20万天苑四人进入冬眠状态,集中到黑石号战舰。这样一来,立方体只需搭载一艘天苑四飞船,便可实现两个文明的携手远航。虽然这计划仍旧繁琐,但也是权衡各种因素后的最佳方案了。
……
一号补给飞船的舰桥上,武雯舰长注视着屏幕上快速变化的数据,双手交替操作着控制按钮。她面带倦色,双眼布满血丝,不知已几个昼夜没休息过了。
“舰长,这么多的物资和燃料都送人了,咱们自己的舰队还够用吗?再说了,都已经有立方体了,还要那些破破烂烂的天苑四飞船干嘛?”
武雯身边,年轻的女助手叽叽喳喳的问道,稚嫩面孔上的胶原蛋白上下跳动,散射着青春的魅力。
虽然已苏醒一个多月,方云仍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尤其是神秘的立方体、以及与天苑四文明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她的亲人、朋友所搭乘的冬眠飞船,并未在此前的战斗中损毁,在方云看来,那一幕幕惨烈的情景,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而不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悲剧。和其它苏醒者一样,方云很难从内心体会到那份痛苦与仇恨,这便是清醒者和冬眠者之间无法产生共情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