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水到渠成
大秦。
盘龙城西郊。
盘龙城,大秦万千人家不惜食子,削尖了脑袋也要钻进去的地方。
说一句寸土寸金,毫不为过。
而这寸土寸金之地,却也有几大氏族各有圈地。
这都是因为他们祖辈自古就在拔地而起的七层天雷宫占有一块土地,后来天雷宫因征地而做出的交换。
数百年后,各个氏族兴衰起落,有的越发壮大,有的越发衰败。
如今最大的氏族,即是楚氏和殷氏两族。
这两族,族地正好又都在盘龙城西郊,族地毗邻,方圆各十里,族人各有数万之众。
楚氏和殷氏能够数百年下来持续壮大,就是因为他们的族规是以氏族繁荣为重,舍了小家而顾大家。
道门掌权,天雷宫只手遮天,他们就把更多的幼小族人送进了天雷宫。
由此得到的反抚银两越多,氏族也就得以越发的家大业大。
野心也因此越发膨胀,当拥有了数位乾坤十鼎后,野心再也压制不住,终于,当有人提出了取李氏,甚至是秦氏而代之的时候,很快就成了氏族共同的目标。
一家不够,就联合两家,两家不够,就联合三家,四家......
当他们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就越发没有回头的可能,因为参与其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纵然有人心生了退意,也会淹没在众声之间。
至高无上的权力,让人狂热,让人迷失。
当它有了希望,好像触手可及,那便只有进,没有退。
楚氏族地。
入冬已两月,夜深霜重,天寒地冻。
李喆弘却没有感到一丝寒意,因为他正在一座暖阁之中,炭火驱散了寒意,美人在怀,美酒架炉。
此前与**用作幽会的别院被熊家的人找上门后,楚舒朗和楚舒鹏便为李喆弘另找了此处,虽然远了些,但也如他们所说,熊家的人是找不到这里的。
这里位于楚氏族地的最深处,若不是熟悉这里的楚氏族人,只在外围密集错落的街巷中便已迷失了方向。
而已经心生了反意的楚氏,见外人进楚氏族地,自然也不会容许他们随意走访察看。没有楚氏族人引路的话,很快便会有人把外来人请出去。
李喆弘所在的这个暖阁,四处僻静,所有的居所和院落都与它隔着一定的距离,这也彰显着它的不同,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是来不了这里的。
它坐落在河边,而河的对岸,正是殷氏族地。
今夜,是李喆弘第三次来到这里。
如李喆弘一再强调的那样,来这里,只是承楚舒朗和楚舒鹏的人情,与楚氏无关。
上一次来,楚舒朗和楚舒鹏已经话里话外的暗示楚氏族长想见一见李喆弘。
但李喆弘没有点头,楚舒朗和楚舒鹏也就此作罢,毫不违逆。
李喆弘在离开的时候,也表示再容他想想,也许下一次他会见。
这在楚氏看来,无疑是李喆弘已经动摇的征兆。
因为李喆弘无论如何不会愚蠢到以为楚舒朗和楚舒鹏如此奉承只是简单的讨好上司,以楚氏拥有的财富地位,他们根本无需这么做。
在楚氏看来,李喆弘一再接纳,不拒绝,又屡屡在口头上划清与楚氏的界限,这只是在消耗楚氏的耐心,为他真正想得到的东西加码。
否则,李喆弘根本不可能到楚氏族地来。
要说李喆弘只是为了与**幽会,寻常百姓或许会相信,但在筹谋反叛的人看来,他们断不会相信李氏出身,又身为天雷宫宗府府监的李喆弘会是个眼中只有美人的情种。
楚氏利用**拉拢李喆弘,李喆弘也利用**顺势接近楚氏,他们都在寻求一拍即合的机会和可能。
时机差不多已成熟,更重要的是,楚氏和他们的盟友确实没有太多时间等待下去了。
见半卧于暖榻上,搂着**轻声调笑的李喆弘已面露醉意,楚舒朗和楚舒鹏相视点了点头。
楚舒朗赔笑着,叫了一声:“府监大人。”
李喆弘微眯着笑眼看向楚舒朗,嗯了一声。
楚舒朗呵呵笑道:“今夜得知府监大人造访,我楚氏族长吩咐过,有些话,他想当面与府监大人一谈。不知府监大人意下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