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分量
李治平从言城回到大秦,并没有直接在边境驿道转往苏城。
也没有留宿在某个客栈。
而是连夜赶路,直接去往天雷宫。
他虽已奉命去往各城为秦世厉推进王权一统大业,但是一去一返已一月有余,既然要行经大秦,还是向秦世厉回禀一番的好。
让秦世厉感到凡是以他为尊,也便于更加取得信任,对后事的谋划和安排,都是有利的。
更何况,他城可以不报,言城回来是必须要报的。
因为言行的事必须要有个交代。
李治平随行的人员已在七层天雷宫脚下驿馆安顿下来。
当李治平和窦渊踏上这座巍巍石城第六层时,已是亥时。
看着相阁第三层透出的微微灯火,两人也不感意外,李令山一贯如此,虽已年迈,却似乎从来也不知疲倦。
也许是他心头压着太多事,令他无法入眠。
当李治平和窦渊轻轻走上相阁第三层,看着烛火下,埋首在桌案上审阅的李令山时,他们忽然都感觉到李令山好像比过去更加衰老了。
手握世间权柄四十余载,令出如山,让每日臣服在他手下的人们都忘记了他的年纪。
他已是个耄耋之年的老者,还不是个修道者。
寻常人而言,他已是个行将就木的老朽。
李治平愣神了一般地看着李令山,忽然感到一丝心疼。
这是他有生以来,与李令山分别的最久的时日,过去他们都不曾出过大秦,甚至连天雷宫也少出,至多不过几日不见。
这让李治平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感觉到李令山的变化。
此次分别再相见,也让李治平意识到自己一直都忽略了身为人子该有的关怀。
突然之间,感到很自责,轻轻地走向李令山。
窦渊在一旁,默默不做声。
微开的窗外吹来一阵风,冬夜的风带来深冷的寒意,李令山的身体微微缩了一下,仍目不转睛地看着桌案上的东西。
那不是信件,不是卷宗,而是一张地图。
李治平脱下自己的外衣,为李令山轻轻披上。
李令山这才转头向李治平看了一眼,又转回头一如方才一样看向地图。
只看了几眼,忽然转头又看向李治平,眉眼一笑,轻声道:“你回来了。”
短暂地没有反应过来李治平已经离开他身边很久了。
李治平也轻轻一笑,不想流露出一丝感伤,道:“嗯,刚回来。”
看向李令山身前桌案上的地图,道:“父亲看它做什么?”
这张地图,是中原秦黄两城地图,详细标注了城区,村落,农田,水源...
李令山苦笑一声,道:“再拖下去,来年的粮怕是要供不上了。”
李治平神色一暗,这也是今日入了大秦境内一路都在忧心的。
李治平道:“父亲找到办法了吗?”
这对父子肩上的大任,终究是让他们之间的温情只能短暂存在。
好在他们对此并无感觉。
只是让一旁的窦渊于心不忍,可他自己又何曾有过温情?
他们都是一样的。
都有一样的缺失,都不该对此有奢望。
温情,不属于他们。
李令山手指点了点地图上以一座山为分界的右侧,道:“已派人去黄城视察过,也核算过。黄城灾后几日内已发动全城和军队在清理农田和重建被毁去的房屋,受灾的百姓已被安置,照被大水淹没的农田清理的速度,再有两个月足以恢复来年的生产。”
李治平点了点头,道:“言城也是一样的情形,生产可以赶在春耕前恢复,但民生要完全恢复到从前,恐怕至少需两年。”
李令山道:“住处可以暂时简陋安置,粮万万不可短缺。”
各城可以动员,可以自救,生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大秦是例外。
大秦这个例外又会进而影响到各城。
实在是因不劳而获的人太多了,利益牵连又太深了。他们只会牺牲别人,从不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坏。
没有粮?
对他们来说简单,加收外城赋税就行了,胆敢不交的,就强取。
至于会饿死多少百姓,与他们无关。
李治平叹息一声,道:“我们能做的就是早日让世间一统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