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的进程
李治平与随行的人马已不见了踪影,那些跪送的人们也已都站了起来。
可他们却还都暂时回不了监察司大本营。
城门两侧水泄不通。
在言城权贵们和火行修道者还有城卫营的兵士们一起劝说了许久之后,那条通往城内的路才缓缓被让了出来。
这一次,李严的监察司和言零的执禁团都很克制,尽管他们的脸色极度不好看。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是两头为难了,不想克制,又不得不克制。
想如过去一般无视言城百姓,也强压言城权贵和离火殿,可一看到朴秉公那张铁面无私的脸就一阵怯懦。
在他们的心里,得罪了言城事小,得罪了这位朴督查,革职都是轻的。
好在言明给了个台阶。
在疏通百姓,等待回城的同时,言明一再相邀朴秉公、李严和言零一起前往言城城宫,言必称李首辅多有交代,又称言城后续事宜还需多仰仗几位。
朴秉公一直是那张铁面无私的脸,倒是既不反对也不推让,与言城交好是他乐见的。
李严和言零则是被言明一番话说得沾沾自喜洋洋自得,看来虽情势一再变化,但言明和言城终归还是要对李首辅,或者说大秦和天雷宫俯首帖耳,丝毫不敢违逆。
尤其是言零,李治平此番来到言城,可以说是继上一次封云藏造访之后,再次削弱了他和执禁团的地位,完全把执禁团视作了监察司的附属,封云藏离去之后,他还只是唯李严马首是瞻,现在更多出了一个朴秉公。
李严多次与李治平随行,李治平示下更是只对朴秉公和李严,言零自觉近来毫无存在感。
言明这次一再把言零和李严及朴秉公相提并论,就代表了在言明和言城的眼里,言零还是有他过去该有的地位。这既尊重了言零,也是在向他示好。
眼下和睦相处,对哪一方都有好处。
这或许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但足以证明李严曾说过的,言明处事沉稳干练,毫无修道者的意气,更不为私怨左右。
好不容易让出了一条路。
言明毫不避讳地在言城百姓的目光中与李严、言零和朴秉公一同领头向言城城宫走去,根本不在意天雷宫刚刚要向言行下杀手,转眼又这么亲近会带来的诸多议论。
自己承受一些内部的非议,就是向对手或者敌人示好。
得失,在言明的心中有一杆秤。
在他看来,非议可以在内部化解,而随之而来得到的,让这点非议微不足道。
不论是工籍、农籍、猎户三籍并籍尽快提上日程,还是不受阻碍地丈量核准言城受灾的田地以获得减免赋税,都是言城百姓实打实的利好。
一城百姓聚集,消息在传递,议论或者说非议也来得很快。
尤其是焦点还在刚刚死里逃生的言行身上的时候。
有人看着言明对李严、言零、朴秉公和颜悦色,心直口快地道:“言行公子险些就死在天雷宫手里,城主却转眼就忘记了。”
虽然也没说什么,但话中和语气的指责谁都能听得出来。
身旁的人听到这话,再看着言明也是满脸的不高兴,但毕竟是言城城主,不好听的话谁也不好说出口。
有人嘀咕了一句:“幸好言行公子逃了,不然岂不枉死了。”
说话的人正好就在朱同殊的身旁。
听到这些话,朱同殊满眼复杂地看着远去的言明,道:“你们应该庆幸言城有这样一位城主。”
身旁有认得朱同殊的人,疑惑地道:“朱当家,您这话...”
朱同殊看了那人一眼,道:“怎么,这话不对?还是我不该说?”
朱同殊知道那人心里想什么。
那人讪讪一笑,道:“朱当家这么问了,那我就直说了。言家这么多年为言城做的,我们都看在眼里,谁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言家不好,只是今日的事...我说句不当说的,如果刚才的不是言行公子,而是世子,城主还会是现在这样吗?还有就是...”
有些话还是不好直接说出来。
但朱同殊替他说道:“我不该夸言家人?”
那人干笑了两声。
朱家和言家曾经明里暗里争了多少代人,从言城立城开始,就有言城该姓朱的声音,过去了数百年,虽然在外已经几乎没有了这种声音,但从朱家人的口中还是时不时地就有人想捣鼓些动静,也许只是放不下曾经的名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