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司东问罪



  东太山之东五百里,张城。

  张城执禁团一辅座和十执禁使被杀,三日后张城执禁团才寻找到尸首。又过七日,千里之外的都城将全城查禁除籍之令传遍世间各城,同样在这一日,天雷宫乾坤殿十鼎之司东又率十一人补张城执禁团之缺抵达张城,同时着手查察一辅座和十执禁使被杀一事。

  今日,已是事出的第十五日。

  张城监察司同样在事出的第十日收到全城查禁之令,不日监察司与监察护卫营尽出,张城立时水深火热,且不说收押的待除籍之人早已过万,数各城之最,被杀的百姓同样是各城之最。只因这一举触之都城逆鳞,雷霆一怒下,招致生灵涂炭,惨烈至极。

  但是张城上下,都知此事还远没有结束,执禁团是修道界之人,杀了他们的人必定也是修道界之人,百姓之祸出于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牵连,而真正为此抵命的人必定是凌风谷的修道者。所有人都知道,凌风谷谷主杨风清已在劫难逃,但是这件事,又真的会是杨风清做的吗?

  司东在抵达张城的五日内,确认了十一具尸体都是被凌风谷道法所杀,但凌风谷一门入册的修道者数百人,事发多日且无人目击,他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凶手。

  除此外,司东也找到了事发的现场,在那里看到了张知秋的灵堂,而张知秋这个名字被天雷宫所不容。仅凭张知秋这个名字,他已可问罪城主张知蝉和凌风谷主杨风清。

  但不知为何,司东却没有因为张知秋这个名字发难。

  直到司东陆续收到了七封手书,那是分布在驿道上的天雷宫门下分别从扮作商旅模样的凌风谷修道者手中截获的。七封手书一样,内容简短,只有“凌风谷已下先手,望道友依约相继。杨风清。”

  寥寥十几字,但这十几字却足可给世间带来滔天巨祸。

  张城城宫主殿内,这本是张城城主张知蝉和张城主司权贵们踞身之地,他们本应是这里的主人。但此时,城主张知蝉和世子张千宇却与张城各主司及世家权贵一样站在主座之下,坐在主座之上的却成了司东,站在司东两侧的,是张城执禁团首座张零,和张城监察司司座。

  司东端坐于主座,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一身紫色道袍的他凝视着张知蝉,好像想从张知蝉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而张知蝉手中拿着那七封手书,一言不发,只是眉头紧锁。

  司东见张知蝉没有辩解的意思,开口问道:“你真的不知?”

  张知蝉斩钉截铁地回道:“不知。”

  司东又问道:“城外南郊林中的张知秋灵堂,是何人所设?”

  张知蝉本已是眉头紧锁,听这一问,他更是大惊。

  大惊之余,张知蝉仍是斩钉截铁地道:“我不知有张知秋灵堂。”

  司东看见张知蝉脸上的表情变化,又见张知蝉没有为自己辩解开脱,对于他否认自己知晓这两件事一说,已是信了几分。

  身为城主,如果张知蝉知晓且参与了这两件事,那么张城已可判定了与都城大秦为敌,将要招致的后果也不仅如此。

  殿内所有的人对此都心知肚明,他们心如惊鸟,但却无从辩解,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司东真的相信张知蝉对此一无所知。

  过了许久,司东终于悠悠开口说道:“好,本座姑且信你。”

  说罢,手一伸,张知蝉手中的七封手书竟被吸了过去,收回司东手中。

  殿内所有人先是松了一口气,但也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又为之提上那口气。

  只见司东站起身,脸上生出杀意,道:“与本座一起,去凌风谷。”

  无人敢有异议,他说的话就是命令。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跟在司东身后来到凌风谷时,张城所有入册的修道者已在凌风谷谷口等候,但是他们脸上却并无战意,他们不过只是在等候发落。

  张千凌和百里追云站在凌风谷一门的最后,百里追云难掩一脸的焦虑,而张千凌作为布局之人冷眼旁观,只是那一闪而过的愧疚之色,证明他并非冷血无情之人。

  堂堂一门修道者,数百人之众,竟如束手待毙一般,实难想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