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野心-第2/3页



  方堂正却不怕,燕国若是报复,有两条行军路线,向西,有突厥,天狼,两大部落。他们与燕国,势同水火,不会借道。燕国的铁骑,要想跨过,唯有宣战,向南,则要通过齐国境内。如今两国交恶,齐国根本不会让敌**队,入境。

  更何况,燕国边境军团,中毒,战力大减,必败,到时候,齐**队东进,燕国自顾不暇,那还有精力报仇。趁着两大帝国交战,天项族正好可以崛起。

  只是,此事,也有极大的风险。方堂正这些年一直在观察齐国,泱泱大国,国力雄厚,文化昌盛,远胜于燕国。可是,齐国最致命的弱势,便是,军队的战力不高,武将的地位,军队的士气,装备,单兵作战能力,等等,与燕国有着巨大差距。

  齐国建立不久,前朝韩国建国几百年,形成了许多根深蒂固的信念,即便是窦广夏身为一国之君,手下有几十万精锐兵马,也无法,改变深埋在齐国人心中的想法。比如,文高武低。

  齐国建立后,窦广夏有意提高武将的地位,加强军备,裁减文官数量,将省下的钱财,用于强军之路。想法虽好,却遭到了文官集团,士族的反击。窦广夏夺取天下,背后便是南部的门阀士族的全力支持,他们也是重文轻武坚定的支持者。

  窦广夏的强军新政,刚刚冒出苗头,便被文官集团,门阀士族联手施压。不到一个月,窦广夏就接到了大部分官员的奏折,言辞激烈,反对新政,同时,各地驻军,有兵变的苗头,窦广夏只能暂停新政。

  在方堂正看来,齐国不实施新政,灭亡是早晚的事,国力在强,兵弱,便是亡国之道。

  下毒,让燕国损失了精锐的边境军团,但整体军力仍然强大,齐国与燕国交锋,长久看,齐国处于劣势。天项族崛起需要时间,如果齐国败的太快,燕国铁骑踏平齐国江山后,兵锋指向天项族,以其实力,挡不住。

  方堂正的计划,便是寄希望,齐国能长时间挡住燕国,两虎相争,实力各自大损,正是天项族,一飞冲天,腾飞化为龙,俯瞰天下,震慑九霄,千万里山河的好机会。

  风险有,但一旦成功,获得利益,是巨大的,值得冒险。

  方堂正觉得此时天下乱局,正是我辈雄起之时,燕国从强盛逐步走向衰弱。齐国积弱已久,难成霸业。突厥,一代英雄兰克王去世,几个儿子不成器,突厥从此后,不足为虑。天狼内部,群雄并起,虽然还没有分裂,但,是迟早的事。观看天下风云,唯独天项族,人心齐,进取精神强,拥有能征善战的骑兵与善于用毒的精兵。是未来可以成气候的力量。

  方堂正咧嘴,无声的笑,像是孩童时,从父亲手里接过,那杆长枪,名为东云,是父亲花费重金,打造的神兵利器,沉重,锋利。方堂正抓起东云,挥舞的虎虎生风,一时间兴起,念起了韩国建国以来,最著名的叛将,董宇的诗。

  “风云冲天血气生,我辈握枪争名利,枪锋所指震九霄,厉兵秣马征四方,天下群雄皆避让,独占高峰仰天啸。”

  方堂正念完后,意犹未尽,继续挥枪,累的汗流浃背,大喘气,停下,问父亲“孩儿的枪法如何?”

  他看到的是一张铁青的脸,知子莫若父。

  方青长叹一声,说道“我方家,难得出现一位当世名将,可你却会让家族,走入无底深渊。”

  留下这段话,父亲渐渐走远。

  从那以后,父亲对方堂正,很冷淡,让他带兵,不超过一千,而且都是老弱残兵,在战场上负责后勤,支援,当偏师。没想到,方堂正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强大,一次次以少胜多的战报,传播天下。父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终于在方堂正某次领兵大捷后,下命令,让方堂正以后,只许练兵,出谋划策,不许在带兵。

  窦广夏造反后,韩国皇帝,下达圣旨,命令各地驻军,率兵勤王。方堂正,跃跃欲试,知道,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到了,亲自请缨。

  哥哥们也向父亲建议,可是父亲,不为所动,没有答应,等到大厅内,只剩下了方青与方堂正两人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