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缚灵碑-第2/3页



  一把古琴,十二弦亘古的琴声。拢捻抹挑,悠思灵犀,半阙残谱,终不成曲。

  一个少年人,站在高山之上,守着这十二根弦的古琴,已经思虑了无数年。这个少年就是天寒。

  他正在作一首曲子,曲中,如狂风夹杂着急雨,又如晨光携带着微露,有呐喊,有低诉,有狼烟烽火,鼓角争鸣,又有采菊东篱,田园日落。弦弦有如天音,精彩绝伦。可他依然觉得,余韵未尽,似有一些话语没有诉完,如此美曲只能称得上半阙。

  但他苦思冥想,始终不可得下阙。冥冥中有一些琢磨,却始终不能通彻。于是他在这高山之上站了数年,久到岁月流逝,山河变迁。

  他在高山之巅,能看的见世间的一切景象。

  他看到初时的大地是一片荒芜。

  后来天地间下了一场雄浑的大雨。土地变得湿润,落雨成溪,聚溪成河。大地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

  待到骤雨初歇,一片风和日丽,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大地上慢慢的长出了嫩芽,渐渐的绿草铺坪,郁木成林。

  飞禽与走兽渐次出现,无数生灵穿梭于天地之间。

  后来大地上出现了人,他们开始聚集,结成部落。他们寻找食物,学会狩猎,学会了生火。再后来,他们创立了文字,无数的文明开始在大地上开花结果。

  可是生命之初的美好,没有持续太久,人们开始纷争,开始为了资源和土地争斗,战火纷飞,断壁残垣。

  掠夺和破坏使得大地生灵涂炭,森林和绿地不复存在。渐渐的不再适宜生存,物种开始稀少,人类最终灭绝。

  风沙开始侵蚀,绿色变成黄沙,一切都被掩埋。

  他看到大地最终又变为了一片荒芜。

  他像个过客般看着这一切,大地的变迁,生命的降生和陨落,匆匆间已是万载岁月。

  他懂得了什么,他终于明白了曲子还缺些什么,他开始继续弹奏。

  琴声仿佛从远古而来,又飘荡向未来而去,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了一条深深的沟壑。声音似在空荡的大地上响起,又弥散在世间的各个角落,在天地间,挥洒下一片悠然的韵律。

  如果说上阙,是生命的高低起伏,是红尘的精彩流连;那么下阙,则是看透一切的本心,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是终归平静的淡然,是最初亦是结束,是永恒亦是须臾。

  终于上下阕合奏,少年谱完此曲,命名《须臾》。

  ...

  画面结束了,意识再次回到天寒的本体。

  赫然,他发现,他已经成功的领悟了青禾经的第二重,达到了琴心须臾境。

  又是一片嫩绿的禾叶出现在仙丹之中,现在天寒的仙丹里,已经有两片禾叶了,它们随意的漂浮在其中,在里面缓缓的流转。

  仙力变得更粗,自转的流速变得更快。而且更令天寒意外的是,他发现,他并没有睁开眼睛,但是整个大殿的情况却清晰呈现在他的心里。

  天寒面露疑惑,凝眉思虑。逐渐的,他明白了。他知道了,这是琴心须臾境使他的意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的意识蜕变为山河志中所描述的神识,以前他的意识只存在于他的本体,是对他自身或他所见过的事物的理解与感知。而神识却可以释放出体外,可以完全的去感知未知的环境和事物,每个被神识感知到的事物,都可以清晰的呈现在他的心中。

  他也终于明白了之前修习混元禁时,为什么凝神禁他怎么都学不会,原来,这凝神禁竟是由神识驱使,且对神识有禁锢作用的禁制。他之前没有诞生神识,所以始终无法理解凝神禁,而此刻一切都豁然开朗。

  青禾经作为一部仙经,不仅有着它的强大之处,也有着许多令人不解之处。天寒不明白的是,以他从山河志上的了解,正常修真界修炼到化神期,就会使修真者产生神识了,修真者可以使用神识探知未知的情况,甚至有一些作用于神识的法诀,可以让修真者进行神识攻击。但是以天寒之前的修为,肯定已经远在化神之上了,可他却始终没有神识,直到今天修成了琴心须臾境,才成功诞生神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