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各地战报(一)
时日过得很快,到了农历二月中旬,王明的事业迎来了第二春。自从开春了,城南大院附近的武馆和镖局开始陆续招人,这两个场所已经成为固定招募场所,招募的基本都是年轻有为,四肢健全,家庭社会背景清白的贫困子弟。
江宁府城南门外产业以酒厂、大车厂、车行、军服厂、军械厂等多种产业延伸,原先铺就两丈左右宽的石头路早已经不堪重负,碎石路上的大车来回运输各种物资,使得城南门外四里之地拥堵不堪。恰恰是这最拥堵的四里地,促成了江宁城门外商贸繁荣的景象。
水泥厂已经开始在铺路了,从水泥厂大门开始延伸,一直铺到江宁城南到江边的主路上,这条主路虽然还没铺设,但是从偏僻的西北的荒山之中铺设了二十多里的水泥路出来就是不简单。由于穷乡僻壤的荒山之中,在原先铺就的石头路上行走的人们发现了端倪,人们纷纷驻足、停车下来看着一丈多宽,路面灰白色的路面。
水泥路面上干净平整,灰白的路面专程设计有伸缩缝隙,大约走十步左右就会横着一条不起眼的缝隙。围观的大伙们看不出这手指粗的缝隙是何意?水泥厂的师傅知道了水泥的特性就是热胀冷缩,江宁的天气冷起来到零下十多度,夏天热起来的时候大约有三十多度,水泥因为温差会出现伸缩挤压,时间久了就会断裂,耐久度会降低。伸缩缝隙就是可以缓解热胀冷缩的压力,保证路面能经久耐用。
水泥路面的问世,让穷乡僻壤的水泥厂成为江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些原本想去江边办事的,或者从江边回来城南的路人,在颠簸的石头路的中间发现这样一条平整的路面之后,于是不由自主地下车观摩起来。人们顺着平整的路面走了二十多里地,就看到了几个高大的烟囱冒着浓浓白烟,一大片建筑群出现在众人眼前。
水泥厂门前有十多名衣着天蓝色鸳鸯战袄,有的人手持长矛,有的人则手持火铳值守在大门的门前。这些军士们均是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有些路人想一探究竟,看看这么大的一个场子所为何物?均被拿刀弄枪的军士们驱离。
随着好奇围观的百姓们越来越多,这段时间值守水泥厂安全防务的安宁军守卫压力越来越大。厂长龚元强觉得水泥路面已经曝光,好奇的宝宝们也会越来越多,索性找王明再要了三十多名乡兵再来镇守水泥厂。并且在进山五里处就设置了岗哨,不让人靠近水泥厂,以免影响水泥厂的正常工作进展。
越是捂着越是稀罕!因此,在山里的一座不知名还带冒烟场子的消息不胫而走。并且在山里占据了很大一片,因为有煤矿、采石场、石灰场等辅助厂房建筑,所以水泥厂整体面积占地比较大,并且只有水泥厂建有高高的围墙,其他的场子基本是露天的,石头和石灰基本都是暴露在外的,采石场时不时有爆炸声,要炸石头来开采出来的,几百个采石工人整日在此敲敲打打地采石。一些生人不明就里,很容易被炸飞的石头给迸伤。所以,这一带的军事管制就严格起来。
时间久了,江宁县、府各级衙门大小官员来了几趟人了。得知是城南练总王明和三家大佬的产业,也只是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不要让生人进山,要注意火药管制,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以免烧了山之类的告诫。其实官府衙门派人过来查探无非也是想了解这是何产物,并对这样的产物功效和作用及背后的人物做一次摸底,这样就能让人知道这个产业能否被人撼动,黑白势力能否入手?
看到全副武装的安宁军守卫之后,这些人的心思就放下了。不论是黑白两道的人过来探寻,他们都知道安宁军在整个江宁是不能惹得存在。虽然王明在明面上安宁军仅此高调地出现了一次,呜呜泱泱的几千人的脱产私兵不是哪个家族能惹得起的?
听说了东南四十里外的刘家洼战事,两个安宁军的乡兵居然能打退上百个黑帮势力的喽罗,整个江湖就隐隐流传了安宁军的火器和骑兵不好惹。以前嚣张跋扈的周家,在城西,江边,东南均有各处产业,手里豢养的打手和青皮至少不下四百人。如今周家已经日薄西山了,以前是整个江宁县最大的黑帮头目,现在周家的四爷和七爷早已没了踪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