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七十三章-第2/3页
女尚书?!
这个消息飞快地从朝堂流出,流到街头巷尾。满城谁不知楚国夫人屡有建树,屡得封赏?如今楚国夫人要当正儿八经的尚书了?
长安从上到下,一阵乱纷纷。而成为焦点的舒宜与闻岱,却在上了一封辞免折子之后再不发一言。满长安皆寻不着闻岱与舒宜的踪迹,还以为闻府大门紧闭,他们尚在府中躲清静。
而长安城墙上,静悄悄迎来三位访客,舒宜,闻岱,与方伯晏。
长安满城风雨后的第一次见面,三人不免相视一笑。
方伯晏率先笑道:“那群老学究还在想着法子上奏折,我只咬定三年无改父道,我要当孝子,就要谨遵先帝当初遗命,不得有半分修改。”
有本事,下地找先帝讨论去呀。
舒宜和闻岱都笑了。
方伯晏皱皱鼻子:“让他们天天拿孝道压人,我也堵一堵他们的嘴。对了,师父,你们今天叫我出宫,是要商议什么事?”
或明或暗,闻府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不好在这风口浪尖上再进宫。刚巧今日沐休,方伯晏要偷偷出宫散心,索性约在城墙上见。守将已屏退闲杂人等,清出一个空旷箭楼。外部防守又似松实紧,加上城墙原有的守卫,安全无虞。
闻岱道:“之前商议的选拔各地武官,在长安设御骑营一事,陛下既可,臣请领御骑营。至于西北前线,突厥经此一役,至少两年不敢大举南侵,还请陛下另选将领镇守,也是轮换练兵。”
方伯晏瞪大眼睛:“师父何出此言!这时候退,不正给那些蠢蠢欲动要上位的人机会了?他们一贯看您不顺眼,这下更有法子作妖了。”
舒宜在一旁捂脸,这么实在的话,也只有方伯晏这个二愣子能大剌剌说出口。亏得是自家亲近人,要让文官们听到,不上它十道八道奏章弹劾不算完。
闻岱正色道:“陛下这是哪里的话,军中有能者甚多,也当擢年轻有为者上位,不然青黄不接,如何能培养下一代的武将?再者,军中并非我家天下,普天之下军队,皆为天子亲卫。”
他声音低沉,字句皆缓,方伯晏明白这些道理,但他问:“师父,有不少人至今看你都觉不屑,如今你将朔方主将的位置拱手相让,不觉委屈?”
闻岱哑然失笑:“茫茫万里天下,悠悠千载史笔,岂限于我一家一姓?”
方伯晏当然知道,闻岱是全副为他、为大桓着想,才提出此建议的。
如今朔方已经被闻岱收拾清楚,突厥也被吓破了胆,短期内不会南侵,要处理的仅是一些收尾的小打小闹,可以说闻岱给下任留下的,是躺着都能挣功劳的大好图景。
权势如同美酒,能醉心田,不是人人都有闻岱的魄力与胸襟,将相当于半壁江山的虎符拱手相让,放着唾手可得的战功不要,甘心在长安办什么御骑营的。
换个人,怕不是早早在朔方培植起势力,争取当个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有兵在手,天下我有。谁还冒着被皇帝猜疑打压的风险回长安?更有谁会操心年轻武将的培养问题?正因如此,方伯晏才明白闻岱的这份不念栈权位有多难得,忍不住出言挽留:“师父,你当真现在便要退?朔方主将多风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