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明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农历十月初二丑时,一条黑影从福州屏山北面疾奔而下,跃上华林寺北墙后悄无声息地落在寺院内。华林寺位于屏山南麓,是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面积约六七百平米,规制并不大。黑衣人借着月光直奔方丈室而去。方丈济生正酣睡,黑衣人用利刃插入门缝以拨门栓之际,屋舍顶上的瓦片被猫奔踩突然发出噼啪声响,济生惊醒,黑衣人发觉济生已醒,便用内劲震断门栓推门而入。济生见有一条黑影向自己奔来,瞬时挺身而起推出一掌。黑衣人并不回避,出拳相迎,拳掌相交,黑衣人被震得后退半步。济生喝问:“你是何人?为何夜半来本寺寻衅?”边喝问边推出一掌。这一掌势大力沉,黑衣人也不敢怠慢,一边闪避,一边也递出一拳。黑衣人这一避,济生的掌风把原来黑衣人挡着的小方桌上的花瓶震落到地上,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顿时各僧舍皆亮起油灯,一时众僧或持油灯或秉蜡烛冲向方丈室。黑衣人连挥两拳逼退济生,纵身跃窗而出。但众僧已将其团团围住,济生也从窗户跃出,火光之下,但见此人一袭黑衣,黑布蒙面,在众僧围困下并无惊慌态势。济生厉声喝问:“你是何人?来本寺做甚?”黑衣人并不回答,猛地挥拳向两位僧人打去,两僧闪避不及而倒地。济生和几位会武功的僧人向其冲去,但黑衣人已从倒下的两位僧人的缺口处冲出向北墙飞奔,济生及众僧追而不及,看来此人轻功高过济生。但见其几蹬上墙,但跨过墙头之际却发出一声闷哼,同时只见一道白光从从墙头飞向众人,但那银光速度并不快,似是强弩之末。落到地上的是一枚小飞镖,飞镖是银子做的,精巧漂亮,飞镖上有一白纸条,济生就着月光看见纸条上写着几个字:“聚钱令出,不从者死!”

  济生让众僧回舍休息,只请了福州鼓山湧泉寺的海月法师到方丈室说话。海月这几天恰好在华林寺暂住。海月说:“方才如厕,所以慢了一个节奏。原本以为是蟊贼,没想到是个高手。”济生轻叹了口气说:“真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济生将纸条给海月看。海月说:“方才弹石击之,只是捡石再飞弹慢了半拍,加之那石头过大,飞击偏慢,让其逃脱,终是遗憾,不知这聚钱令什么来路。前一阵也听闻北地出现聚钱令,一些武林高手受到戕害。这次竟然到了南地。”济生说:“老衲素未与人结仇,此人武功高强,半夜来此,恐是有所闻而来,可能冲着那些银子,恐须将银子转放到更稳妥处。”

  原来,福州各寺庙香客所捐银子铜钱经各寺商议皆存放于华林寺,福州常年受暴雨、台风侵害,时有大水淹浸,不少人受灾严重,这些银两用于赈济灾民。诸寺中以西禅寺、湧泉寺香火最旺,香客所捐银钱也最多。曾有歹人打过二寺银钱的主意,只是二寺把守严密,皆有武功高强僧人,歹人无法得手。诸寺住持商议后便将银钱放于不甚引人注目的华林寺。

  一(2)

  话说福州旁的福清县城内有一位叫林伙的富商,主要从事茶叶生意,人勤劳且经营有方,日子过的红火。林伙有一独子,叫林良风,又因较晚得子,便格外珍爱。林良风自小林伙就请通经塾师授其《孝经》《礼记》《诗经》,林良风六岁开始读,塾师先是惊讶于他记性极好,后又惊讶于林良风悟性极高,教了两年多后,塾师常被林良风问住而无法解答,于是便向林伙请辞,让林伙另请高明。林伙又请了一位更高明的通儒来教林良风。经文中除了原来的,又加了《周易》《论语》《孟子》。林伙会点武功,一套鹤拳乡里乡亲都知道,林伙怕林良风太小练拳易伤身,直到林良风十岁方才教他。不想,林良风学拳进展极快,半年多下来一套拳已打得有模有样。林伙回想自己当年学鹤拳比林良风要慢得多,心中是又惊又喜。林良风十五岁时功夫已基本不亚于其父,只是身体尚未完全发育,尚欠硬朗,力量尚不足。成化五年秋天的某日,是林伙妹夫的五十寿辰,林伙妹夫妹妹居于福州,林伙因生意走不开,便让林良风带上寿礼并让一位仆人陪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