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师范-第2/2页
王舜仍然一副好脾气的样子,说道:“贤侄不用多礼,今日偶遇,倒是甚好,我介绍给你认识一位太学新入学的学弟。”说罢,喊胡一飞上前,介绍道:“这是河内修武来的学生,叫胡一飞,见多识广、年轻有为,此前跟随弘农杨宝公研习《尚书》,你们以后要多亲近。”然后又对胡一飞介绍说:“这位是甄寻,早入学两年,你要叫学兄。甄寻贤侄对《易》的研究颇有见地,你可好好向他求教。他的父亲是大司空甄丰甄大人,是摄皇帝陛下的股肱之臣。”
跟杨宝学《尚书》的事情,胡一飞并未对王舜提起,胡一飞不知道王舜为什么这么说,或者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头更响亮一些。不过胡一飞也不计较,自己是杨宝的学生,这是千真万确的,如假包换。胡一飞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个甄寻敢于在王舜面前跳跳哒哒的,他虽然不喜欢,但是面子上的事情总要做一做的,就稽首行礼道:“胡一飞拜见学兄,以后还望兄长不吝赐教。”
甄寻虽然也还礼,但只是象征性的动了动手,未待礼成,就两手撤下,说道:“岂敢岂敢,看来胡贤弟颇得太傅看重,只怕文采在哀章学长之上,想必以后再也没有人在太学内外称哀章为先生了吧。”
这顿夹枪带棒的话,说得王舜直皱眉头,哀章在一边也是满脸怒容,但是并未出言。胡一飞则站直了身子,依旧笑着说道:“小弟得长辈错爱,哪里来的什么文采,如何比得上哀章学长。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太傅大人博古通今,为摄皇帝陛下所倚,哀章学长文采学识盛名传于蜀中,两位皆为我等师范楷模。”这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两千年后陶行知先生说的话,胡一飞并不知道事谁说的,只是曾经在一所师范学校门口见到过,觉得朗朗上口,就记了下来。
王舜和哀章听了,心中都开心起来,倒是要看看甄寻如何应对。
甄寻听出来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这里除了胡一飞还有三个人,那两个都是你的师范楷模,合着我就不算。而且你还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变着法的骂我身不正。想到这里,甄寻就想着如何反击一下。在他眼里,王舜就是靠着与王莽的堂兄弟关系才能上位,与自己的父亲平起平坐。真正论起来,自己的父亲从孝平皇帝开始就是三公,对王莽也出力甚巨,怎么也应该高人一头吧。刚才就是抱着这个想法,所以才故意无视王舜的存在,找了石头的话茬来讥讽一下。现在话赶话到这个程度,横竖自己也不能认怂。
正在这时,旁边一个声音响起:“好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下受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