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巴蜀文化-第2/2页



  徐知礼进门,只说自己随意看看,应该是店主的女人便微笑点头,告知了几句店里的规矩,若有购买的需要可以和负责销售店员说,便继续忙碌自己事去了。

  绣女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穿着旗袍的老板娘在旁,身段娉婷袅娜,不时温声细语。

  开在小巷弄的店面,似乎并没有那么些的商业化气息。

  巴蜀文化博大精深,徐知礼对蜀绣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是四大名绣之一,以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自然有着独特的韵味。

  得到店员允许后,徐知礼掏出手机边拍边逛了一圈,把视频发给吴桐。

  实在是心痒难耐,便选了四个蜀绣团扇,又单独挑了一张手帕,才结账出门。

  徐知礼不太想走了,就选了个露天的茶馆,入乡随俗的点了一杯盖碗茶,权作小憩。

  一旁脾桌闲聊的人不少,老头老太太中年人年轻人都有,服务员用小推车推着花绿绿的大水壶来来往往,给每桌客人添水。

  聊天不叫聊天,叫摆龙门阵;没听清也不叫没听清,而是一个字:安?

  骗你也不叫骗你,是儿豁嘛,事情搞砸了叫做遭球。

  徐知礼看到不少老人三人一桌或四人一桌,手里都在拿着长条形的牌在玩。

  应该是一种叫二七十的牌类,只巴蜀常见,听说时常还会举行比赛。

  “这生活也太安逸咯。”徐知礼听着本地人说着的方言,虽然听不懂,但只是瘫坐着这种感觉也实在是太好了,不由再次发出一阵感叹。

  他都觉得来到蓉城自己,身上的咸鱼味都又重了几分。

  一个老婆婆拿着家伙什过来,热情的招呼他:“小伙子,外地了哦?要不要体验一下采耳?不贵哈,才三十块钱。”

  徐知礼听说过采耳,一把藤椅,一位手艺人,一套类似竹签的采耳工具,一个采耳客,构成了从巴蜀蓉城发源到全国乃至国外的民间手艺。

  所以只看着老婆婆犹豫了两秒,徐知礼就点点头同意了。

  体验采耳的时候自拍了几张也给吴桐发过去。

  她一直在忙,也没回消息,徐知礼也没在意。

  于是,半个小时后,

  歪着头快睡过去的徐知礼结束采耳后,只感觉虎躯一震,精神焕发。

  逛也逛够了,看时间差不多,徐知礼提着买来的蜀绣打了个车回到酒店,把单独挑选的一把团扇和手帕拿出来,洗个澡换了身新衣服,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等着吴桐的召唤。

  结果吴桐的电话还没等来,节目组王导的电话倒是等来了,询问吴桐的身体状况,什么时候回去继续拍摄,临了还嘱咐他答应的vlog别忘记了,记得发给他。

  徐知礼挂断电话,别说,他还真忘了临走时说要给节目组拍素材来着。

  一连串的消息提示音传来。

  吴桐秋秋(置顶):你去看蜀绣啦!哇,那个屏风!还有那个双面刺绣也太好看了吧。

  吴桐秋秋:咦,你去茶馆了,你那是什么表情,采耳搞得跟受罪似的,嫌弃.jpg

  吴桐秋秋:你一个人逛得蛮好的嘛……不过下次我要和你一起去!

  吴桐秋秋:我马上忙完了,你现在在哪?我知道一家火锅店,可好吃了,小熊猫跳脚脚期待.jpg

  徐知礼一个翻身坐起,开始逐条回复,最后说刚回酒店没多久,我来你公司接你吧。

  吴桐立马回复过来:不用,我骑车来接你,你等我二十,不,十五分钟。

  徐知礼一边回复:不着急,安全第一,我等你。

  提起东西就往楼下大堂跑去。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