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弱少年敢向千军怒/众英雄竟被刑人欺-第2/3页



李纲怅然回首,但见身后被踏的坑坑洼洼,碎骨散落一地,哪里还能找得到左伯玉的尸首呢?

“伯玉一生为天下苍生奔波,马革裹尸也算死得其所,你莫要太过悲伤,大好男儿当投军杀敌,为我大宋无数屈死之人报仇。”

黎歌兴趣索然,只略略点了点头。

李纲长叹一声,打马奔出几步,又复回头道:“少年郎,可否告知姓名。”

黎歌苦笑道:“今日死在战场上的豪杰少说也有三千之数,老将军记得过来吗?”

李纲郑重看他一眼,仰天狂笑,打马而去。

黎歌望着远处人喊马嘶,战火连天,人群如麦秆一般,成片成片倒下。心中莫名空寂,默默走回左伯玉身死之处,凭着感觉,搜寻半晌,只拾起一只断手和几块衣服碎片。

黎歌心中难受,一屁股坐在地上,怔怔出神。

如此也不知过了多久,黎歌将断手和衣服揣在怀中,抬头远眺,见金国大军一路向南狼狈而逃,宋军与众豪杰正欢呼雀跃,庆祝胜利。

黎歌心中不知是喜是悲,缓缓向东而去。

忽见人群中奔出一匹快马,朝着黎歌极速而来。

待得行到近处,只见马上少年面目清奇,满脸刚毅,虽有风尘之色,但难掩其喷薄锐气,正是长江边上的少年将军岳飞岳鹏举。

岳飞自马上跃下,一个熊抱把黎歌拥在怀里,复又放开,拉着他的手道:“若非听他们在说独斗万骑的英雄便是你黎歌,我都不敢与你相认了。”

黎歌对他颇为心折,再次相遇也是喜不自胜。

“我正自奇怪,这几日为何不见你与王大哥露面,不想今日却在最紧要的关头出现。”

岳飞拉着他席地而坐,从马鞍上解下水袋,仰头“咕咕”猛灌两口,扔到黎歌怀中,一抹嘴道:“当日与你江上一别,我与大哥便直奔走马岭,见到了无为道长,一番长谈之后,我与大哥均觉得他们所定方略太过冒险,胜算极小,我们便离开走马岭,直奔函谷关而去。

沿途又交结了些志同道合的兄弟,凑足了三百人,夜里潜入关内,烧了一把大火,种老将军趁机扣关,一战而下,只可惜却走了完颜宗翰,未能尽得全攻。

之后我等便随着种老将军星夜来驰,总算如期赶到了。”

黎歌听他说的简单,但只三百人便破了函谷关,其中定是凶险万分,心中更加敬佩。

“岳大哥,我也曾听过道长他们定计,却没觉得有何不妥之处,难道你一早便算准了京城里的军队不会出来帮我们吗?”

岳飞摇头道:“虽有怀疑,盖因太过匪夷所思,不曾宣之于口,我所虑者乃是即使汴京城中的数万禁军倾巢而出,也打不赢完颜宗望。”

黎歌奇道:“以逸待劳,人数占优,两面夹攻,岂有不胜之理?”

岳飞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自高丘执掌太尉府以来,废弛军纪,私役国力,为己捞财,有勇有谋者尽数罢免,泥夫瓦匠皆得重用,如此禁军岂是十万虎狼之师的对手?”

黎歌尚不知有此等奇事,只惊的目瞪口呆。

“天子脚下,难道皇帝老儿不管吗?”

岳飞摇头道:“事关天家,咱们不说也罢,倒是你,何时练了这一身本事,可有兴趣随哥哥匡世救国?”

黎歌正要说话,却见汴京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队足有万人的禁军衣甲鲜明,皆骑着高头大马,护着一顶软轿缓缓朝战场上的众人走去。

岳飞一跃而起,拉着黎歌赶了过去。

但见软轿直行到了群雄身边才缓缓停下,随行的小太监掀开布帘,掺着一个白面无须的老太监徐徐下了轿。

那老太监缓缓下了轿,仰头望天,捏着鸭公嗓子喊道:“尔等速速上前接旨。”

李纲与种师道赶忙恭恭敬敬跪在地上,等着老太监宣旨。

老太监斜着眼一扫,阴阳怪气道:“其他人为何不跪,要造反吗?”

余秋鸿带头跪在地上,群雄无奈也均跪下,黎歌被岳飞拉着跪在王彦身边,王彦对黎歌微微一笑,示意他不要说话。

老太监满意点点头,盯着天边看了半晌才缓缓打开圣旨,捏着鸭公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朕初登大宝,得天眷顾,夷狄小国,不识天威,贸然来犯,自取亡而。

朕念你等奔波劳苦不易,特赐白银万两,各回原籍,沿途不得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