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陋土有幸葬先师/明月无辜话旧题-第2/3页



方腊,原叫方十三,本是睦洲青溪一家漆园的雇工,被应奉局强征服役,不堪受辱,便杀了官差,逃入深山。三月后潜回睦洲帮源峒,杀了县令,起义造反。

如此,却引出一位了不得的英雄人物来,便是你的死鬼师傅裘日新。”

黎歌怒声道:“你何必再侮辱一个已死之人。”

阮语吟不以为意道:“死都死了,侮辱一下又有何妨,你要听就听,不听拉倒,不许再多嘴。”

黎歌急着想要知道师傅生平,便不再说话,低头等她讲述。

“你师傅裘日新本是剡县一位极富盛名的乐师,又粗通武艺,远近闻名。

他听说方腊造反,便登门造访。一番长谈下来,方腊对他颇为仰慕,便与他结成异姓兄弟。

裘日新智计过人,武艺也算了得。方腊得他相助,如虎添翼。先是借助摩尼教‘二宗’、‘三际’之说大肆吸收信徒,又说服朱言、吴邦、陈十四、陆行儿等青年俊杰来投,再设计折服霍成富、陈箍桶、吕师囊等各地匪首。忽忽数月光景,连下六州五十二县,风头一时无两。

大宋朝野上下一片震动,童贯帅五十万大军,兵分几路,星夜南下……”

“你说的这些我不感兴趣,单说说我师傅吧。”

阮语吟被他打断,却没生气,望着夜空怔怔发呆,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笑容。

“那年我才28岁,因师傅处事不公,一气之下离开大雪山,到中原来解解闷气。

一日行到广东地境,在一处农庄借宿,不料恰逢一队官兵前来打草谷,只见他们逢人便砍,见人就杀,奸淫捋掠无所不为,一怒之下,我正要动手杀人……”

黎歌冷冷打断道:“他们一群人屠村,你一个人便屠村,同是禽兽所为,你有何资格发怒?”

“我只杀人,一不夺人钱财,二不淫人妇女,怎么没资格发怒?”

黎歌见她强词夺理,便不再开口。

阮语吟面现温柔之色,继续说道:“不待我动手,忽听一声炮响,斜刺里杀出一队人马来,领头一人金甲银袍,威风凛凛,只区区二十来人竟杀的四百多官兵鬼哭狼嚎,四散而逃。”

“领头之人定然就是我师傅了。”

“没错,他见我长的俊俏,便对我格外殷勤一些,那时我正心灰意冷,迷茫不知所往,一时竟为他所迷,随他返回帮源峒大本营。

裘日新虽然武艺和我相差甚远,年龄也大我许多,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难得的是他智计百出,总能逗我开心,嘴上不说,其实我早已芳心暗许。可偏偏你师傅像个榆木疙瘩,只管对我好,却从不敢表露心迹。

终有一日,我心里想着他,直至子时,依然辗转难眠,便准备到他房间问问清楚。却发现他正在与人夜谈,奇怪之下,潜近细听。”

“偷听便是偷听,潜近细听,说的好听。”

阮语吟瞪他一眼,没有理会。

“原来与他夜谈之人正是方腊,他二人虽有些功夫,但远不及我,自然发现不了我。

我对他们起义之事也没多少兴趣,正要转身离开,却听他们正在谈论一件非常紧要的物件,便静静听了起来。”

“灵蟾吗?”

“小倔驴倒是不笨,没错,他们谈论的正是灵蟾。

原来方腊当年逃进深山,巧遇一个伤重将死的老道士,老道士临终之前将灵蟾赠予他。他带回来细细参详几年,终不得要领,便带来与你师傅一起研究,两人捣鼓一夜,一筹莫展。

方腊本想将灵蟾寄存在你师傅这里,让他多多参详,但被你师傅拒绝了。”

“灵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那么重要吗?”

“你师傅没告诉过你吗?”

“没有,他只告诉我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置于何处,却没有告诉我所置何物。”

“那便错不了,想来就是灵蟾了。此物乃是唐朝天师叶法善晚年所养的一只灵蟾所化。状若蟾蜍,通体漆黑如墨,非金非玉,非铁非石,刀劈斧砍不坏,油浸火烧无损。肚子上刻着‘灵蟾认主,武林称尊’八个小篆,每逢月圆之夜,便会发出汩汩叫声,与真的蟾蜍无异。

故老相传,灵蟾上承载着惊世武学,谁若能破解了其中之密,谁就可武林称尊。”

如此武林辛秘,黎歌自是闻所未闻,不禁好奇之心大起。

“唐朝至今,百年有余,难道就没人破解得了此物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