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萧安之设谋求援,简宪和领命出使



  却说刘备亲至磐河,留住了萧睿。又见了赵云,得知其武艺竟与云长不相上下,心中大喜,多加称赞,用为帐前都尉。便前往大帐去见公孙瓒。

  公孙瓒闻玄德亲至,忙出帐相迎,把住刘备双臂叹到:

  “玄德贤弟大义,遣人领兵来助,今吾贪功心切,误中袁贼奸计,以致贤弟损兵折将,吾实是心内难安,望贤弟莫要见责!”

  刘备佯做嗔怪道:“伯圭兄,此言差矣!吾与兄相识于微末,向来多蒙兄照顾。

  今又为同盟,共抗袁绍,胜当同喜,败亦共担。岂敢独责于兄?兄以备为何人耶?”

  萧睿也上前躬身,惭愧的说道:

  “睿恬为谋臣,智少目空,不识奸计,此乃吾之过也。公孙将军揽全责于己身,岂不羞煞吾也?”

  公孙瓒见二人言语恳切,感动不已,令人摆宴开席,为刘备接风。

  两家将领经过数次大战,早已熟络,大呼小叫,觥筹交错,一时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刘备向萧睿问道:“今吾军新败,损失颇多,袁军亦无力追击,只隔河对峙。然吾等远道而来,长此以往,恐生变故,军师可有良策?”

  萧睿闻言道:“冀州丰饶,袁绍四世三公,颇有名望,麾下兵多将广,只是如今新得冀州,诸事未顺,不得出全力。

  反观吾军,公孙将军治下多有异族为祸;主公青州新定,军士多为昔日黄巾流民,几无战力。诸多问题,欲要解决,俱非一日之功。

  今若与袁绍长久对峙,恐早晚被其所破。吾思虑多时,欲破此局,尚需一援。”

  刘备、公孙瓒闻言,俱是眼前一亮,同问道:“何人可为援?”

  萧睿饮下一盏酒,淡然笑道:

  “黑山张燕!”

  刘备思索半晌道:“吾也曾闻张燕之名,相传其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军中俱称为“飞燕”。

  又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收拢叛匪,部众近百万,号称“黑山军”。

  然吾等与其向无往来,其安肯相助?”

  萧睿道:“张燕麾下虽多为黄巾余党,然与张角不同,其并非造反。

  灵帝时曾上书乞降,被授平难中郎将,吾等可遣人说之,攻袭袁军后方,如此两面夹击,袁绍必败!”

  公孙瓒闻言大喜,刘备却道:“如今袁绍势大,其未必相助吾等,恐反投了袁绍。”

  萧睿大笑道:“袁绍出身世家,内心倨傲,安能瞧得起一贼寇出身之人?”

  刘备、公孙瓒俱是起于微末,其中苦楚深有所感,不由唏嘘不已。

  此时萧睿起身,一躬到地说道:“主公,睿愿前往黑山说服张燕,共击袁绍,以抵兵败之过!”

  刘备闻言大惊道:“不可!军师岂可亲去,倘若张燕有变,吾岂不痛失一臂!”

  萧睿再三苦求,玄德只是不允,公孙瓒亦是无奈,只得劝道:

  “安之为玄德首席军师,不可轻身犯险,可惜吾麾下多为猛将,还需玄德贤弟另择人选。”

  刘备闻言,苦思半晌,忽的抚掌大笑道:

  “哈哈哈哈……险些忘却此人!此人若去,事可定矣!”

  众人急忙相问,刘备笑道:

  “简雍,简宪和!”

  萧睿一拍脑门儿,也笑道:“若得宪和先生前往,事必成也。”

  刘备道:“宪和如今就在平原,可令云长回平原去接,再取七千士卒同来,数日可至。”

  众人称善领命,商议已定,便只专心酒宴,宾主尽欢。

  不数日,关羽领七千兵与简雍同至。简雍见过刘备笑道:

  “雍只当主公早将吾忘却,本想终老于平原,不想尚有启用之日!”

  刘备闻言大惭,躬身道:“宪和随吾于微末之时,历经困顿,未曾相弃,备有今日,多蒙先生出力,安敢相忘?

  平原县虽小,却乃备之根本,只得托于心腹,却是委屈先生了。如今又需先生涉险,还望宪和再次鼎力相助!”

  简雍闻言,正色躬身施礼道:

  “主公切莫如此,前番皆戏言耳。吾岂不知玄德心意?

  雍虽不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尚幸有三寸不烂之舌,愿凭此舌说服张燕,约为同盟,共击袁绍。以助主公匡扶汉室,成就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