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萧安之用谋破阵,逢元设计诱敌



  却说众人相见,萧睿极力招揽,关羽认可了赵云武艺,也是在一旁猛敲边鼓。

  赵云早就听闻刘皇叔仁义之名,本就有意前往一见,于是二者一拍即合。

  萧睿大喜,暂留赵云于军中听用,只待回青州见过刘备再做安排。

  于是众人一同回营,刚至营中,有军士献上一把宝刀,言于战场之中捡得。

  萧睿接过,拔刀出鞘,众人围住观瞧,只见此刀长有三尺余,单面开刃,刀尖处于刀脊直线上,刀身有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铭有“思召”二字,柄端饰有龙凤环,整把刀锋利无比,寒气逼人。

  萧睿思索半晌,大笑道:“吾尝闻袁绍曾于梦中得神授一宝刀,铭曰“思召”,醒来时果在身侧,袁绍喜爱无比,片刻不离身,想来便是此刀。”

  众人闻言皆啧啧称奇,萧睿想了想又道:

  “袁绍以“思召”解做“绍”字,以为上天赐予。今落入吾手,恰逢子龙投吾军中,以吾看来,这“思召”当解为盼望召唤,此天借绍手予子龙也!”

  说罢,合刀入鞘,递予赵云,赵云大是惶恐,摆手推辞道:

  “吾新投军中,寸功未立,安敢受此宝刃?”

  萧睿笑道:“岂不闻“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以子龙武艺,战场立功,易如反掌耳!

  吾主刘皇叔,求贤若渴,吾便代主公,将此刀赠汝,只当见面之礼。子龙切勿推辞!”

  关羽也捋须笑道:“以子龙武艺,佩此宝刀,方不算辱没于它。”

  赵云推辞不过,只得领了,其余诸将艳羡不已。这时公孙瓒差人来请,萧睿便带众将同往公孙瓒大营。

  “云长贤弟,安之贤弟,多谢二位远来相救,瓒感激不已。”

  公孙瓒早已在营门相候,见萧睿、关羽到来,忙上前施礼。

  萧睿连忙还礼道:“伯圭兄言重了,你我份属同盟,理当如此。”

  公孙瓒哈哈大笑,吩咐摆宴,请众人入席,席间约定合兵一处,明日于界桥,再与袁绍一决高下。

  次日,公孙瓒将马军分作左右两队,每队五千骑,势如羽翼。遣大将严纲为先锋,公孙瓒与萧睿、关羽领中军,立马桥上。

  公孙瓒以槊遥指麾下军士,意气风发道:

  “云长、安之,观吾麾下儿郎,可称雄壮否?”

  萧睿看了看两翼,两眼直冒光,暗道:

  “真他么的壕无人性啊,随随便便就是一万骑兵,老子整个青州现在都凑不出五千骑兵。”

  关羽却是傲然端坐马上,微闭双目,萧睿生怕傲娇二爷来一句:“某视之如草芥也!”,连忙道:

  “久闻将军麾下士卒勇猛,“白马义从”之名更是妇孺皆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公孙瓒哈哈大笑,命人击鼓鼓噪,以振士气。萧睿仔细回忆了下脑海中,界桥之战的描述,抬眼望向对面袁绍部队。

  只见袁绍军也分作左右两队,每队只千余人;另有一员大将位于阵中,身后士卒皆伏于遮箭牌下,袁绍则引马步军数万,处于后军。

  公孙瓒见袁绍前军兵少,便欲命严纲率兵直冲过去,萧睿连忙拦住道:

  “将军且慢,吾观袁绍军阵颇有章法,其两翼恐俱是弓弩手,且中军盾牌下怕也有弓弩埋伏,吾等若无防备,贸然冲上,必中其计。”

  公孙瓒闻言连忙观瞧,半晌道:

  “安之言之有理,不知可有对策?”

  萧睿思索一番道:“可令两翼轻骑于敌军边缘切过,莫要冲阵,以骑射之法射之,扰敌心神。

  吾等统中军,以刀盾兵在前,缓缓推进,待步卒与敌交战,再令骑兵穿插而入,敌阵可破!”

  公孙瓒深以为然,传令下去,果然袁绍军中军埋伏了大量弓弩手,见敌军至,箭如雨下,然公孙瓒中军以盾遮挡,袁军箭雨收效甚微。

  两翼弓手全无机动性,被轻骑于外侧频频袭扰,被动原地挨打。待中军接战,骑兵穿阵而入,袁军顾此失彼,大败而逃。

  公孙瓒全军压上,乱军之中,袁绍大将麴义正撞着赵云。

  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赵云单手持枪,拨开麴义大刀,于腰间掣出“思召”宝刀,一刀划出,衣甲平过,将麴义断作两截。赵云持刀大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